認識腕隧道症候群 | 腕隧道症候群檢測

神經傳導檢查(電學診斷):檢查若發現腕部區段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變緩甚至波形振幅變小,可判定為腕隧道症候群。

有5%到10%的患者因尚在疾病初期,神經傳導速度可能尚未變 ...首頁神經外科認識腕隧道症候群:::最新消息焦點新聞本院公告各科新聞門診公告人事徵才招標資訊杏林溫情重大政策資訊圖像化衛教資訊:::神經外科友善列印分享至fb分享至line認識腕隧道症候群發佈單位:網管中心發佈日期:106年05月10日一、前言腕隧道症候群(英語:Carpaltunnelsyndrome),又稱腕道症候群、腕隧道綜合症,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多發於電腦(鍵盤、滑鼠)使用者、木匠、裝配員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

女性發生此疾病的比例為男性的3~10倍,病患時常夜間時痛醒,但初期甩一甩就可以減輕症狀,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壓迫手腕,而延誤就醫。

其他如懷孕後期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內分泌異常、多發性神經炎、腫瘤及手腕骨折或脫位等,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二、病因正中神經(Mediannerve)是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

手部的正中神經在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當遭受到外來的壓迫時,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可能原因包含:腕骨骨折,退化,變形與關節炎可能導致腕隧道狹窄造成壓迫正中神經,以及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等等。

三、症狀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會在夜間加劇,患者常常會在夜間睡覺或清晨快起床時,因手麻痛而醒來;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且如扣釦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麻木、疼痛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

四、診斷•斐倫式試驗法(Phalen試驗,英語:Phalenmaneuver):將雙肘放於桌上,雙手垂直,手腕自然下垂彎曲90度三十秒到一分鐘,會出現酸麻症狀。

•提內耳氏徵象(Tinel徵象,英語:Tinelsign):輕敲患者的正中神經控管的區域,患者會有觸電或刺痛感,可能已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神經傳導檢查(電學診斷):檢查若發現腕部區段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變緩甚至波形振幅變小,可判定為腕隧道症候群。

有5%到10%的患者因尚在疾病初期,神經傳導速度可能尚未變慢。

此檢查目前在臨床上被認為是最準確的診斷方式,但因為檢查中的電刺激可能讓病患感到不舒服,所以通常一般會優先以臨床症狀來診斷並治療。

神經傳導檢查除可用來診斷,尚可用來追蹤,也可用來決定病情是否已經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

五、治療(1)保守療法: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使用手腕護具,將手腕呈10°~20°手背屈曲的姿勢。

以上治療通常能暫時緩和症狀,但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

(2)手術治療於腕隧道做〝韌帶切開減壓手術〞,可緩解症狀。

手術採局部麻醉,傷口位於手腕掌側,約3公分,手術時間約需二十分鐘。

術後肌肉的力量應可逐漸恢復,除非肌肉萎縮已很明顯或已發生多時。

瀏覽人次:14,043更新日期:108-02-12回前頁 至頂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