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症 | 阿 米 巴 痢疾 致死率

阿米巴症(英語:Amoebiasis或英語:amoebic dysentery),係指任何內阿米巴屬變形體所引起的感染,阿米巴症患者既可能毫無症狀,也可能症狀輕微,也可能 ...阿米巴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阿米巴症Amoebiasis腸內內阿米巴屬的生命週期症狀痢疾、腹痛[1]併發症嚴重結腸炎、腸胃穿孔、貧血[1]肇因內阿米巴屬的變形體[1]診斷方法大便檢查(英語:Stoolexamination)、血清學[1]相似疾病或共病結腸炎[1]預防改善衛生設施[1]治療肌肉組織:甲硝唑、替尼達諾(英語:Tinidazole))硝唑尼特(英語:Nitazoxanide)、去氫吐根素(英語:dehydroemetine)、氯喹腸道感染:阿米巴殺腸腔藥物(英語:diloxanidefuroate)、二碘羥喹啉(英語:Diiodohydroxyquinoline)[1]盛行率超過四億八千萬人[1]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傳染病(英語: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ICD-9-CM006、006.9DiseasesDB4304MedlinePlus000298eMedicine212029、996092PatientUK(英語:PatientUK)阿米巴症Amoebiasis[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阿米巴症(英語:Amoebiasis或英語:amoebicdysentery),係指任何內阿米巴屬變形體所引起的感染[1],阿米巴症患者既可能毫無症狀,也可能症狀輕微,也可能有嚴重症狀[1],常見的症狀為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引起的感染[1],可能的症狀有腹痛、腹瀉、有膿血樣排泄物(阿米巴痢疾)[1]。

相關併發症有結腸發炎及潰瘍(英語:amoebiccolitis)而壞死或腸胃穿孔,也有可能會導致腹膜炎[1],患者可能因失血過多而貧血[1]。

內阿米巴屬生物或細胞的囊體(cyst)可以在土壤中存活長達一個月,也能在指甲內存活45分鐘[1],入侵腸道黏膜有可能導致血瀉(即為瘧疾症狀)[1],當寄生蟲進入血液循環,就可以散布到全身。

在病原體進入血行循環後,最常見的最終位置為肝,進而導致阿米巴肝膿瘍(英語:Amoebicliverabscess)[1]。

罹患肝膿瘍時初期可能不會腹瀉[1]。

典型的診斷會用顯微鏡作糞便類檢驗(英語:Stooltest),但需要排除是否為感染或獨立出特定類型時,採信度可能會不足[1]。

症狀嚴重的患者有可能會罹患白血球增多症(英語:Leukocytosis)[1],最準確的測試為進行特定的血清檢驗,但即使接受治療後可能依然為陽性[1]。

細菌性結腸炎也可能導致阿米巴症的類似症狀[1]。

預防阿米巴症的方法為改善衛生設施,包含讓飲食用水免受糞便污染[1],阿米巴症沒有疫苗[1],有兩種方式可以治療,須依受感染位置而定[1]:治療感染阿米巴症的人體組織時,如不是用甲硝唑、抗感染藥替尼達諾(英語:Tinidazole))、硝唑尼特(英語:Nitazoxanide)或抗寄生蟲藥去氫吐根素(英語:dehydroemetine),就是使用氯喹,治療腸道感染則是使用阿米巴殺腸腔藥物(英語:diloxanidefuroate)或抗寄生蟲病藥二碘羥喹啉(英語:Diiodohydroxyquinoline)[1]。

對抗此病任一階段的有效療法可能為並用多種藥物[1]。

沒有症狀顯現的感染不需要治療,但感染者仍可將寄生蟲傳播給他人,因此仍建議接受藥物治療[1]。

治療其他內阿米巴屬生物或細胞感染時,不須排除是否為具致病性的E.histolytica[1]。

阿米巴症患者散見世界各地[2],但多數病例發生於開發中國家[3]。

一年中約有4.8億人感染阿米巴症,其中有4~11萬人死亡[1]。

據信多數感染的都是不具致病性的E.dispar[1],此常見於特定地區,而有症狀顯現的病例可能較前述為少[1]。



阿米巴症頭號病例最早可追溯至1875年,1891年才有詳盡的記錄,阿米巴瘧疾(英語:amoebicdysentery)和阿米巴肝膿瘍(英語:Amoebicliverabscess)兩詞因而問世[1]。

1913年,於菲律賓發現的近一步證據顯示,吞下E.histolytica囊體的自願者後來發病了[1]。

參考資料[編輯]^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