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 | 躁狂症wiki

躁郁症(英语:bipolar disorder,亦称双向情感障碍、情绪两极症,早期称为躁狂​抑郁疾病、manic depression),是一种精神病经历情绪的亢奋期和抑郁期,是 ...躁郁症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到导航跳到搜索维基百科中的医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详见医学声明。

如需医疗服务或可靠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7月17日)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3年7月17日)请邀请适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可靠的医学来源,或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双极性情感性精神病Bipolardisorder同义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bipolarillness,manicdepression,bipolardisease[1]Bipolardisorderischaracterizedbyepisodesofdepressionandmania.症状抑郁和激情的心境交错[2][3]并发症自杀、自我伤害[2]常见始发于25岁左右[2]类型情感障碍,bipolarspectrum[*]肇因环境因素(英语:Environmentalfactor)和基因因素(英语:geneticfactors)[2]风险因子幼时受虐、长期心理压力(英语:psychologicalstress)[2]相似疾病或共病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2]治疗心理治疗、药品[2]药物锂、抗精神病药、抗惊厥、抽搐、痉挛药物(英语:anticonvulsant)[2]盛行率1-3%[2][4]分类和外部资源医学专科精神医学ICD-9-CM296.40、296.60、296.80OMIM125480、309200DiseasesDB7812MedlinePlus000926eMedicine286342PatientUK(英语:PatientUK)bipolar-disorder双极性情感性精神病Bipolardisorder[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躁郁症(英语:bipolardisorder,亦称双向情感障碍、情绪两极症,早期称为躁狂抑郁疾病、manicdepression),是一种精神病经历情绪的亢奋期和抑郁期[2][3],是现代主要精神疾病中历史最悠久、发病时间最年轻的疾病之一[5]。

情绪亢奋期(躁期)可分为“狂躁”或是“轻躁狂”,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影响生活及工作和是否出现精神病症状。

于狂躁期,患者感到或表现出异常开心、有活力、易怒[2],常会做出不计后果的决定,对睡眠的需求也往往会减少[3]。

于抑郁期,患者会哭泣、缺乏与他人眼神交流、对生命萌生负面看法[2],也有自杀的可能。

病史长达20年以上的患者,其自杀风险超过6%,自残风险则约30-40%[2]。

躁郁症也常伴随焦虑症以及药物滥用等心理问题[2]。

躁郁症病因不明,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都有影响[2][6]。

许多基因都会略微增加发生躁郁症的风险,但目前尚没有找到占主要角色的基因,还有如长期压力(英语:Stress(psychological))和童年受虐等环境因素,都有可能致病[2]。

若患者经历一次以上的躁期,称为第一型躁郁症(英语:BipolarIdisorder)被归类为循环性精神失调。

如果该现象是由药物或过量饮用咖啡所引发,则不能诊断为双极性情感疾患[3]。

会出现类似症状的疾病和情况包括:药物滥用、性格异常、过动、思觉失调症以及数种医疗状况[2]。

躁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以及使用情绪稳定剂(英语:Moodstabilizer)或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情绪稳定剂包括锂盐和部分的抗癫痫药物(英语:Anticonvulsant)和多巴胺抑制药。

如果病人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风险,即使病人本身不愿意接受治疗可能还是有强制治疗的必要。

如果认为病人的风险和情况有住院治疗必要,在经过两位精神专科医师鉴定后可以强制病人住院接受治疗(在离岛时鉴定流程则可以由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