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總動員—伊波拉病毒 | 伊波 拉 病毒感染 機制

這樣的機轉造成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抗病毒免疫反應受到抑制,使得病毒能無限制的進行複製並大肆侵犯宿主。

期望藉由病毒感染後致病機制的了解,可以早日找到疫苗與藥物研發的 ...醫檢小百科MedicalLabEncyclopedia回首頁/醫檢小百科醫檢小百科MedicalLabEncyclopedia2014/03/15危機總動員—伊波拉病毒游詩瑩相信您如果看過1995年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危機總動員(OUTBREAK)」,對於影片中疫情的致命性與實驗室人員如臨大敵的防護裝備,一定還印象深刻!今年2月,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出現在西非,此次疫情由幾內亞南部叢林爆發並蔓延到首都柯那克里,還跨越國界散播至賴比瑞亞和獅子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6月上旬已有五百多人感染、二百多人死亡。

這是自1979年伊波拉病毒被發現以來最嚴重的疫情,國際醫療組織無不傾全力控制疫情。

伊波拉病毒隸屬絲狀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包括Bundibugyoebolavirus(BDBV)、Zaireebolavirus(EBOV)、Restonebolavirus(RESTV)、Sudanebolavirus(SUDV)及TaïForestebolavirus(TAFV)等五型。

狐蝠科(Pteropodidae)的錘頭果蝠(Hypsignathusmonstrosus)、富氏前肩頭果蝠(Epomopsfranqueti)與小項圈果蝠(Myonycteristorquata)被認為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傳播途徑可直接經由接觸自然宿主或受感染的野生動物(例如靈長類與豬)感染人類,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來自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屍體的血液、體液與器官等。

伊波拉病毒感染會引起伊波拉出血熱,初期臨床症狀有發燒、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及喉嚨痛,隨後出現嘔吐、腹瀉、搔癢與不可逆的肝腎功能損壞,部分病例會有內外出血的情況,死亡率高達90%。

今年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疫情首先由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確認由EBOV引起,經全長基因體定序與親緣性分析,發現其為新的EBOV病毒株,學者更假設在2013年12月已造成第一例感染。

WHO指出,臨床診斷伊波拉出血熱,須先排除瘧疾、傷寒熱、志賀氏菌病、霍亂、鉤端螺旋體病、立克次氏體病、回歸熱、腦膜炎、肝炎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熱,患者的白血球與血小板下降、AST與ALT數值上升。

實驗室偵測伊波拉病毒感染可利用以下檢驗平台:ELISA、抗原偵測、血清中和試驗、反轉錄酶聚合連鎖反應(RT-PCR)、電子顯微鏡觀測病毒顆粒與病毒培養。

值得提醒的是,由於其檢體具有極度生物危害性,因此實驗室人員需穿著A級個人防護裝備於生物安全等級第四級之實驗室進行檢驗。

伊波拉病毒引起人類高度致死性出血熱,從臨床症狀出現到死亡的典型病程為十天之內,目前並無國際認可的應變措施可治療。

研究發現,此病毒毒力是由許多免疫逃脫機轉組成,病毒早期感染藉由負向調節第一型干擾素來抑制先天性免疫系統反應,且遮蓋抗原決定位(epitopemasking)與分泌出截短的(truncated)病毒醣蛋白而造成後天適應性免疫系統無法有效產生保護性抗體。

這樣的機轉造成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抗病毒免疫反應受到抑制,使得病毒能無限制的進行複製並大肆侵犯宿主。

期望藉由病毒感染後致病機制的了解,可以早日找到疫苗與藥物研發的方向。

返回列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