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無常3度來敲門,癌症是生命的學習 | 口腔癌轉移肺

兩周後,結果出來了,醫生判定是「口腔癌第4期」,由口腔癌合併淋巴頭頸癌,遠端轉移肺癌。

最痛苦的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這是我人生第3次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癌症癌症照顧吳若權:無常3度來敲門,癌症是生命的學習收藏圖片來源/陳德信瀏覽數39,4652018/05/27·作者/嚴珮華·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知名作家吳若權,27日在康健雜誌主辦的「2018年癌症趨勢論壇」中,「以愛承擔,與癌對話」為題,分享母親罹癌、治療及照顧的心路歷程。

無常已成為日常20年前,母親清早像平常一樣出門買菜,卻在菜市場中風,從此身體手腳失去靈活自如的能力。

我細心照料母親長達15年,小心再小心,2015夏天,母親第二次中風,從來沒想過會有人生第二次無常。

2017年3月25日母親頸部一夕之間長出6.9公分腫塊,我急著帶著母親去醫院治療,醫生以急性腮線炎等診斷治療。

接著做斷層掃描、正子攝影等檢查。

兩周後,結果出來了,醫生判定是「口腔癌第4期」,由口腔癌合併淋巴頭頸癌,遠端轉移肺癌。

最痛苦的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這是我人生第3次的無常,無常已成為日常。

確定治療目標是減輕痛苦難接受母親罹癌的事實,更難的是決定治療的方法。

報告出來後,我帶母親去北部各大醫院諮詢,找尋各種治療的方法。

徵詢母親的意見時,她已六神無主:「你幫我決定。

」最難的是,我害怕會做出終身後悔的決定。

母親已用嗎啡藥物鎮痛。

病痛正與時間賽跑。

心裡慌時,傾聽自己內心的心聲,也誠心祈求觀世音菩薩。

母親說自己已81歲了,不想再這麼痛苦了。

因此,確定了治療目標是減輕痛苦,延長壽命已不是最優先的順序。

(吳若權與讀者分享,母親罹癌、治療及照顧的心路歷程。

圖片來源:陳德信)不放棄生機,中西醫都嘗試廣告清楚了這一點,一邊祈求觀世音菩薩,一邊開電腦,輸入關鍵字,希望能找到減少母親痛苦的治療方式,在11個小時後,「免疫治療」映入眼前。

最後榮總接受母親做免疫治療,在近1年治療期間,即使痛苦比其他治療輕,但母親經歷難耐的腫瘤熱、關節炎等副作用,幸運的是腫瘤已消失,副作用也慢慢緩下來了。

或許是緣分,有位聽眾分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許中華治療癌症有經驗,但病人很多。

我克服萬難,終於掛上號。

巧的是他也篤信觀世音菩薩。

他以中醫、西醫融合治療,包括針灸治療,加上有癌症日間照顧中心,使得母親變得開朗許多。

目前每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

 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回顧這一年求醫之路,首先,主動尋求多元醫療,不放棄治療機會。

一開始會有各種多元醫療訊息,不論多困難都會嘗試。

然後,注重母親當下的感覺,以她的反應作為判斷標準。

要照顧病人的心情與體力,就當治療是旅行,途中哪裡有美食、哪裡有景點,就去品嚐、就去玩,沖淡治療的痛苦。

接著,學習去接受情緒。

發脾氣、吵架都是正常的。

我曾告訴自己再也不要與母親吵架,但一轉身,又大吵起來了。

「憤怒是積極的悲傷,悲傷是消極的憤怒。

」廣告母親在病痛纏身,要求她改變生活習慣、癌症才不會復發,她常說重話:「我死死好了!我80歲,改不了。

你不要叫我改了,我沒有辦法改了。

」這讓我認清事實,需要改變的不是母親,而是自己。

(吳若權在陪伴母親的過程中,體認到「需要改變的是自己」,要學習謙卑、感恩。

圖片來源:陳德信)腫瘤好像長在我身上,學習謙卑、感恩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母子更親近了,建議各位家屬:一、與患者多多對話。

知道他的想法,包括對治療的感受,以及未來的安排。

二、做生命的狠角色。

過去以為自己無法應付的事,但自母親生病以後,發現自己的潛能,現在每天只睡4.5個小時,並把握時間,中間小睡,補充精神。

癌症是生命的提醒,讓我學習到孝順。

除了奉養母親,照顧好自己,不讓她擔心外,也讓她了解與安心,當她離開時,會有一位「神」她去某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