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宮內膜樣腫瘤 | 卵巢宮內膜樣腫瘤

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組織結構與子宮內膜癌極相似。

1964年國際婦產科學會正式命名,1973年國際卵巢腫瘤組織學分型中正式分為良性、交界性及惡性。

卵巢宮內膜樣腫瘤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腫瘤>>卵巢宮內膜樣腫瘤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組織結構與子宮內膜癌極相似。

1964年國際婦產科學會正式命名,1973年國際卵巢腫瘤組織學分型中正式分為良性、交界性及惡性。

目錄1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病因2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症状3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診斷3.1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檢查化驗3.2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鑒別診斷4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併發症5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5.1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中醫治療5.2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西醫治療6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護理7卵巢宮內膜樣腫瘤吃什麼好?8參看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病因(一)發病原因卵巢宮內膜樣腫瘤其組織來源可能為卵巢生髮上皮向子宮內膜樣上皮化生,故常見內膜樣腺癌合併漿液性或黏液性腺癌,也有可能來自卵巢內早已存在的子宮內膜異位灶。

(二)發病機制1.良性宮內膜樣腫瘤單純宮內膜樣腺瘤和囊腺瘤(endometrioidcystadenoma)極少見,大多數為腺纖維瘤(endometrioidadenofibroma)和囊腺纖維瘤(endometrioidcystadenofibroma)。

一般中等大小,表面光滑,與漿液性腺纖維瘤及囊腺纖維瘤相似。

切面為實性纖維結締組織,其中有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囊腔。

囊壁光滑或有結節狀突起,大小不一,為數不多。

腺上皮呈單層立方或矮柱狀,與增殖期子宮內膜相似。

纖維結締組織中有散在的內膜樣腺體,大小不一,有時可見腺腔內分泌物,PAS消化酶染色陽性。

2.交界性宮內膜樣腫瘤發生於腺纖維瘤及囊腺纖維瘤較多。

外觀與良性瘤相似,鏡下可見腺上皮有非典型增生,根據腺上皮增生、細胞核異型性等可分為輕、中、重3級,但無間質浸潤。

(1)輕度非典型增生:腺腔較大,不規則外形,腺上皮輕度復層和異型性。

(2)中度非典型增生:腺體排列較緊密,腺腔大小不等和不規則,腺上皮明顯復層,有較明顯的核異型性。

(3)重度非典型增生:不規則腺體排列緊密,腺體可有背靠背,間質少,腺上皮復層明顯,排列亂,核異型性,偶見核分裂象。

但無間質浸潤。

3.惡性宮內膜樣癌(1)宮內膜樣腺癌:組織學上與原發於子宮體的宮內膜腺癌極相似,後者的所有類型均可發生。

占卵巢惡性腫瘤的16%~31%。

病理形態:55%~60%為單側,囊實性或大部分實性,有時伴有巧克力囊腫。

外形光滑或結節狀,或有表面乳頭生長。

大小不等,直徑2~35cm;切麵灰白色,脆,往往有大片出血。

其乳頭形態常短而寬,很少反覆分支,可被覆單層或少數幾層增生上皮(圖1)。

鏡下有時可找到鱗化組織,個別情況酷似鱗癌,單純卵巢鱗癌極少見。

有時也能找到砂粒體。

根據腺體形態排列結構及細胞分化程度,腫瘤可分成3級:①高分化(Ⅰ級):分化較好,以腺體結構為主,有少量核分裂象。

②中分化(Ⅱ級):實性部分約佔1/2,腺體形態不規則,有多量小腺體彼此相連,核分裂象明顯。

③低分化(Ⅲ級):腺體結構已很少見,腫瘤細胞大量增生破壞了腺腔,形成瀰漫一片,核分裂象增多。

卵巢宮內膜樣癌與子宮內膜腺癌的關係:診斷原發性卵巢宮內膜樣癌,必須排除來自於宮內膜腺癌的轉移,因為子宮內膜腺癌發病率高,常有轉移。

有5%~29%二者可同時發生,鑒別診斷兩者均為原發的標準。

1987年Scully提出以下幾點:A.兩處腫瘤無直接聯繫;B.腫瘤主要在卵巢和子宮內膜;C.卵巢腫瘤局限於卵巢中心部分,子宮內膜腺癌病灶小於2cm;D.無子宮肌層浸潤或僅有輕度淺肌層浸潤;E.無淋巴管和血管浸潤;F.子宮內膜同時有非典型增生;G.卵巢內有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2)卵巢中胚葉混合瘤(mesodermalmixedtumorus)即惡性混合米勒肉瘤(Mullerianmalignantmixedtumor):病理:可分為同源性(homologous)及異源性(heterologous),同源性中以癌肉瘤(carcinosarcoma)為主,瘤實性中等大小,表面不規則,呈分葉或結節狀,鏡下可見腺癌和肉瘤成分。

異源性為中胚葉混合瘤(mesodermalmi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