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成長門診一次到位,家長可免為孩子發育煩惱 ... | 北醫小兒科推薦

因此,兒童過敏門診及內分泌門診都是臺灣小兒科裡最熱門的兩科。

與我們文化接近的日本,家長們也同樣關注兒童過敏以及成長的議題,但是我在日本執業時, ...《今日北醫》電子報TMUTODAY跳至主要內容←萬芳醫院皮膚科楊庭驊醫師榮獲「第9屆臺灣服務業大評鑑服務尖兵個人獎」北醫附醫生殖醫學創新貌,以中西醫整合治療圓滿民眾為人父母的夢想→北醫附醫成長門診一次到位,家長可免為孩子發育煩惱!發佈日期:2020-10-15,作者:joycechin每當詢問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健康、快樂就好了」雖然是標準答案,但是沒有父母不期許自己的寶貝能長得又高又壯。

現在的家長跟我們父母、祖父母那一輩比起來,雖然可獲得的育兒資訊變多了,但是相對的也帶來更大的資訊競爭和焦慮。

因此,兒童過敏門診及內分泌門診都是臺灣小兒科裡最熱門的兩科。

與我們文化接近的日本,家長們也同樣關注兒童過敏以及成長的議題,但是我在日本執業時,免疫科或是內分泌科的醫師不會一診看超過70、80個病人,反而這些科別門診看到的大多數是幼年型風濕、甲狀腺疾患、透納氏症等罕病重病的病患。

那日本的小兒科界如何因應家長們對於成長的焦慮呢?這要從臺日兩地不同的醫療文化說起。

日本跟臺灣的醫療制度最根本的不同,在於臺灣戰後的醫學人才由留日轉向留美,後來引進美國的專科次專科醫師制度,因此現在大多數的人都習慣說「我要去看某某科醫師」。

日本在2019年導入專科醫師制度之前,走的是師徒制的醫局系統。

以我為例,畢業後進入京都大學小兒科醫局,受中畑教授的指導後成為小兒科醫師。

因此,兒童成長的初步篩檢都是在一般小兒科醫師的門診進行評估及診察,而學會也為此制訂了完善的通用標準,唯有真正病態程度或疾病引起的成長遲緩低下才會轉介至大學醫院的內分泌次專科。

【右圖:北醫附醫小兒科主任張璽醫師】有的時候,身高體重的低下不見得是因為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引起的,實際上它包含的層面更廣,包括了腸胃營養、代謝,甚至是腎臟或睡眠問題都可能引起成長問題。

而臺灣現況,病人可能會先花上不少時間在內分泌科就診、候診,之後才被轉介至真正相關的次專科。

考量臺灣各大醫院的內分泌成長門診長期以來都人滿為患,一方面排擠到真正內分泌科罕病重病患者的就醫空間,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無形的醫療資源浪費。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問題,也許參考日本的做法,建立起一個好的篩檢系統是我們可以嘗試的目標。

【左圖:沒有父母不期許自己的寶貝能長得又高又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擁有各小兒次專科的專門醫師的優勢,因此設計一套「不論是誰都能上手」的兒童成長周全性評估系統,搭配每日的健兒門診時段,篩檢出真正需要專科治療的病童。

此外,同時對於不屬於病態程度但是仍有成長疑慮的家長提供更個別化、精緻的衛教及支援。

這個系統已於2020年8月上線,接下來會陸陸續續向大家介紹更詳細的內容,敬請期待。

(文/張璽,北醫附醫小兒科主任)【右圖:北醫附醫小兒科FacebookQRcode】分類:前期,前期:附屬醫院新聞。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萬芳醫院皮膚科楊庭驊醫師榮獲「第9屆臺灣服務業大評鑑服務尖兵個人獎」北醫附醫生殖醫學創新貌,以中西醫整合治療圓滿民眾為人父母的夢想→本校於2021年6月29日再度獲得《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醫科類及私立大學第1。

此外,教學表現中的生師比、近3年學校購買圖書資料費其每生平均金額,以及財務體質中的學生平均經費等項均排名首位。

(更多內容...)搜尋搜尋關鍵字:前期彙整前期彙整選取月份2021年7月 (27)2021年6月 (31)2021年5月 (25)2021年4月 (28)2021年3月 (23)2021年2月 (24)2021年1月 (30)2020年12月 (31)2020年11月 (32)2020年10月 (30)2020年9月 (26)2020年8月 (27)2020年7月 (31)2020年6月 (24)2020年5月 (22)2020年4月 (29)2020年3月 (24)2020年2月 (24)2020年1月 (34)2019年12月 (31)2019年11月 (35)2019年10月 (32)2019年9月 (25)2019年8月 (35)2019年7月 (35)2019年6月 (39)2019年5月 (33)2019年4月 (28)2019年3月 (30)2019年2月 (29)2019年1月 (32)2018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