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起腎功能開始退化!中西醫教聰明顧腎 | 老人腎臟病

老化、糖尿病、高血壓、吞太多藥,老年人腎功能衰退 ... 再來就是定期接受檢查,如果從未驗出腎臟病,每年一次的免費老人健康檢查,都有包含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重大疾病腎臟疾病40歲起腎功能開始退化!中西醫教聰明顧腎收藏圖片來源/鄭佳玲瀏覽數86,7032017/05/03·作者/康健網站編輯·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你知道嗎?根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超過8萬人,是全球數一數二高的國家,最可怕的是:由於早期腎臟病不會有臨床症狀、很難被早期診斷;其中又以老年人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若病人平時沒警覺,罹病又沒有好好治療,往往會比年輕人容易罹患尿毒症,走上必須終身洗腎的命運。

老人家怎樣避免洗腎?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楊五常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尚志的研究發現,比起20~44歲青壯年族群,65~74歲的老人罹患尿毒症的發生率增高14倍;75歲以上的老人家發生率更是青壯年人的18倍。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更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罹患第一~五期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高達37%。

換句話說,每100位長者,就有37人已經有慢性腎臟病。

老化、糖尿病、高血壓、吞太多藥,老年人腎功能衰退從生理上來說,年紀超過40歲,腎功能每年退化1%。

主要是因為隨著腎臟老化,腎元數目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到了80歲時,每一個腎臟的腎元數目可以由100萬個降至60萬個。

其次,隨著歲數增長,得到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的比例大增,造成老年人是罹患慢性病的大宗族群。

國健署調查發現,近五成(46.7%)的老人自述有高血壓;國衛院的研究則指出,年過65歲男性有糖尿病的比例最高,佔所有病患的28.5%;而台灣新增洗腎病人的致病原因,光是糖尿病(43%)、高血壓(8%),相加起來就超過一半。

廣告老人的慢性病多,連帶需要服用藥物愈來愈多;又常因病需做影像檢查注射顯影劑;加上老是這裡痛那裡痠,會自作主張去買止痛糖漿喝、或者聽信地下電台買成分不明的偏方草藥;因病痛多,又一堆藥物吞下肚,要專責代謝身體廢物和藥物的腎臟不過勞,也難。

從上游截斷尿毒症病因,定期檢查腎功能想要避免得尿毒症而洗腎,首先要控制的就是三高。

只有先經由飲食、運動、藥物等方法,把上游的血糖、血壓、膽固醇控制在標準範圍(例如:糖化血色素≦7%、血壓<130/80毫米汞柱、總膽固醇<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等),這樣位居下游、也就是人體最大淨水廠的腎臟才不會跟著壞掉。

除了控制三高,積極的愛腎生活就是切記不要亂吃藥,因為腎臟每分每秒都在執行過濾和淨化血液、代謝藥物的工作,過量或用藥不當,都會增加腎臟負荷造成傷害。

再來就是定期接受檢查,如果從未驗出腎臟病,每年一次的免費老人健康檢查,都有包含尿液和血液腎功能(肌酸酐、尿素氮)檢查,由此可得知長輩的腎功能關鍵指標——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

如果父母已經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建議主動詢問醫師有沒有監測腎功能。

eGFR剩70,沒有蛋白尿、血尿,好好保養仍然夠用回到許多長輩們的疑問:「eGFR不足70ml/min,會不會很快洗腎?」廣告高醫附醫腎臟科主治醫師黃尚志表示,有沒有慢性腎臟病,除了看eGFR,還要確認病人是否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傷害的標記;並且要與之前的eGFR做比較,才能確定診斷。

他舉例,如果長輩在五年前eGFR是75ml/min,沒有尿蛋白,血糖、血壓也正常,現在eGFR是72ml/min,那應是老化,只要維持健康飲食與規律作息,腎臟還夠身體使用,毋須太過擔心。

一旦確定有慢性腎臟病,可根據腎不同期別,落實治療建議,積極控制,延緩疾病進程,才能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顧腎,從養心和作息開始很想要養腎,最好有一顆淡定心。

情緒影響五臟六腑運作,其中「驚恐傷腎」,恐慌、焦慮、害怕和驚嚇,對腎會有負面影響。

中醫相當強調身心靈的自我修練,身心安定,即使碰上災難意外,也不會驚慌失措。

其次,儘量每天作息固定,即使固定上夜班,也比經常調動好。

固定作息會讓生理週期變得規律,情緒也會變得平穩,每日穩定,每月週期就會穩定。

還有,要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