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 口腔癌復發怎麼辦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於1994年口腔癌的粗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3,第一次超越國人鼻咽癌發生率,躍居 ... 口腔癌復發,多發生在治療後一年內。

   疾病知多少牙周病白血病多發性硬化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氣喘痛風經前症候群血栓過敏反應幽門螺旋菌肥胖口腔癌前列腺癌胰臟癌過動性膀胱膀胱癌糖尿病偏頭痛 口腔癌前 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於1994年口腔癌的粗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3,第一次超越國人鼻咽癌發生率,躍居頭頸癌第一位,更占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

其死亡人數於1996年更高達1042人,其中男性941名,就超過鼻咽癌的死亡總人數881。

隨著國人菸、酒與檳榔等危險因子增加的影響,估計每年新的口腔癌病例將在1500人以上,對國人健康將是重大威脅。

分類根據1988年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與國際抗癌聯合會(UICC)的分類,口腔癌(oralcavitycancer)包含了八個分區:唇、上牙齦、3.下牙齦、舌前2/3、口腔底、硬?、頰黏膜、臼齒後三角。

危險因子80-90%頰粘膜癌病患有嚼檳榔嗜好,82.8%舌癌病患及87%牙齦病患亦有嚼檳榔的習慣,和抽煙、飲酒習慣相較,顯示嚼檳榔在台灣的口腔癌佔極關鍵地位。

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比不食檳榔的歐美國家高,但比嚼食檳榔─煙草混合物的國家,如印度、錫蘭較低。

綜合國內外將之整理有關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如下:1、菸草:根據研究發現此與口腔癌扁平上皮細胞癌有相關性,其可能是因為煙草的致癌物質會造成口腔黏膜白斑(Leukoplakia)與紅斑(erythroplakia)變性有關。

此外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發現,抽雪茄比香煙更嚴重,而且口腔癌病人併發其他上呼吸消化道癌症的機率高達40%。

2、酒精: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得口腔癌的病人中有75-80%有喝酒的習慣,菸與酒在口腔癌的形成中具有加成的作用。

3、檳榔:檳榔?添加的石灰質與檳榔產生化學作用會造成許多癌化現象,如黏膜下纖維化、白斑(3-5%轉成癌)與紅斑(5-20%轉成癌)4、其他,如口腔衛生不良、不適當的假牙、紫外線照射、某一地區缺鐵性貧血,HSV-I長期感染等皆可能與口腔癌有關。

口腔癌的臨床表徵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紅色或紅色的柔軟組織,口腔癌可能出現的臨床表徵有:口腔黏膜變厚或突起不透明的白色斑塊,稱為口腔白斑;或出現口腔黏膜變薄、或略微破皮成紅色斑塊的口腔紅斑、難以癒合的潰瘍或突起的潰爛硬塊,此外,經常伴隨有頸部硬塊或出現早期不痛,偶而伴隨帶血的唾液。

由於口腔癌主要是表皮樣癌(Epidermoidcarcinoma),可侵患口唇、頰粘膜等口腔任何部位,因此,常依因發生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亦不相同。

口腔癌的診斷檢查臨床診斷口腔癌可採取病理切片檢查,以提供細胞學型態、細胞分化、細胞成熟度、與惡性度。

另外,影像學檢查中以MRI較常被利用,因為其有有較佳的軟組織解像力,對於原發病灶的大小、厚度、有無肌肉侵入、淋巴轉移、血管或神經侵犯、淋巴結的成像都較好。

電腦斷層掃瞄(CTScan)主要是判斷有無骨頭破壞。

其他,如全身骨骼掃描、腹部超音波、核醫檢查等都可以協助診斷癌症是否有遠處轉移。

口腔癌的分期目前世界上最常使用的為AJCC於1997年修訂的TNMsystems,分為:1、零期及原位癌:癌細胞侷限於口腔黏膜上皮內。

2、第一期:腫瘤的最長徑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轉移。

3、第二期:腫瘤的最長徑大於2公分但不大於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轉移。

4、第三期:腫瘤最長徑大於4公分或已轉移至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此淋巴結之最長徑不超過3公分。

5、第四期:當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如穿過骨外層、深入深層肌肉、上頷竇、皮膚。

或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

或是淋巴結的最大徑已超過3公分。

或已發生遠隔轉移等任一種情形便屬於第四期。

口腔癌的治療口腔癌患者在術後依病理報告將口腔癌病患區分為高危險群與低危險群。

高危險群病患的特色包含手術切口邊緣仍有癌症細胞、淋巴結轉移多於兩顆以上、被轉移的淋巴結,其包膜有破損現象、神經外膜或神經本身受侵犯等。

一般高危險群病患在術後需接受更進一步的化學與放射線治療。

口腔癌病患的治療大體上仍以外科手術為主,在輔以放射線或化學治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