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淋巴癌::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 淋巴癌

淋巴癌Malignant Lymphoma. 一、背景: 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其中包括了兩種疾病,即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症。

兩者的差別在於病理型態學的不同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淋巴瘤認識淋巴癌收藏文章友善列印收藏文章 淋巴癌MalignantLymphoma 一、背景:        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其中包括了兩種疾病,即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症。

兩者的差別在於病理型態學的不同以及臨床表現的差異。

西方人何杰金氏症較普通,預後比較好,而東方人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比較多。

目前看來全世界的惡性淋巴瘤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罹病率仍逐年增加。

       惡性淋巴瘤的成因有許多假說,大部份學者認為除了體質、化學物質、病毒感染(EB病毒)之外,病人本身的免疫功能缺損佔很重要的角色,如腎臟移植者、AIDS愛滋病毒,或特殊病毒感染者,其罹病率為正常人的數十倍。

家族及遺傳的傾向則很少見。

二、症狀:     淋巴癌的發病,在各個年齡層都很平均,何杰金氏症好發於青春期及中老年),男女比例約相等。

最早期的症狀是頭頸部或腋窩的淋巴腺腫大佔最多,隨著時間而淋巴腺腫大形成結節。

一般不會痛,也不會紅腫,有別於淋巴腺發炎。

有三分之一的淋巴癌之初發病灶不在淋巴腺,而發生於內臟器官,如胃、大小腸、肺之縱膈腔等。

以胃痛、胃出血、腸阻塞、或肺部呼吸困難來表現者也不少。

     早期症狀不明顯的居多,淋巴腺腫大約超過二公分者,應即早做檢查。

後續症狀包括不明熱(發燒38.3。

C以上)、體重減輕、盜汗、貧血以及各種器官被侵犯的症狀。

在台灣鼻腔的淋巴瘤表現特殊,常合併鼻塞,發燒不退,與EB病毒感染有關。

皮膚淋巴瘤會出現表皮之紅斑塊或結節。

乳房的淋巴瘤易形成腫塊及轉移,腦部與脊椎的淋巴瘤會引起記憶力、思考以及四肢的活動力受損。

在腹部常形成巨大腫瘤以及脾臟腫大、下肢水腫等等。

三、診斷:     淋巴癌的診斷,病理切片檢查是絕對必要的,影像檢查只能當做輔助性參考。

淋巴癌的病理分類非常多,而不同形態的細胞產生不同的預後,所以治療的對策也不一樣,例如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癌以化學治療為主,而結節性淋巴癌則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故病理切片診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除了病理診斷以外,「分期檢查」是很重要的。

淋巴瘤分四期,第一期是局部病灶,第二期是橫膈膜同側有兩處以上的淋巴結區被侵犯,第三期是橫膈膜的上、下兩側都被侵犯,或轉移到脾臟;第四期則是轉移到骨髓、肝、腦、肺、腎、骨骼、胃腸、及皮膚等等。

為了正確分期,除了詳細的身體理學檢查之外,如腹、胸部的電腦斷層掃描、核子醫學的鎵67同位素全身掃描、骨髓切片、腹部超音波、生化學、病毒學、胃鏡、大小腸X光攝影、或淋巴攝影、胸部X光等都是經常使用,做為全套完整的檢查及評估。

有時肝臟生體切片,脊髓液檢查也會視病情需要而做。

另外染色體及基因重組的檢查更可以用於瞭解病況,加強治療。

四、治療:      一般而言惡性度較低以及屬於第一、二期局部淋巴癌的病人,適合做放射線鈷六十。

而惡性度高且又屬於第二至第四期的病人,因病情惡化較快,而且容易散佈全身,故以化學治療為主,才能使藥物遍及全身來消滅腫瘤。

鈷六十照射依病情需照射六至八週,而化學治療一般為每三到四週打一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