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治療】症狀,成因及檢查 | 口腔癌前兆
口腔癌常見先兆、症狀及病徵 · 嘴唇或口腔內部疼痛 · 口腔內部,包括牙齦、舌頭等部位,滋生白斑或紅斑 · 臉頰腫脹 · 牙齒鬆脫或疼痛 · 咀嚼或吞嚥困難 · 舌頭麻木 · 耳朵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解口腔癌首頁癌症種類口腔癌這篇文章中發病及死亡統計常見症狀風險因素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個人護理香港概況口腔癌發病及存活率平日稱呼的「口腔」是由多個部位組成,包括嘴唇、舌頭、舌下、硬顎、齒齦以及口腔內壁、兩腮內壁和唾液腺。
任何在這些位置生長的惡性腫瘤,均統稱為口腔癌,也是頭頸癌的其中一種。
口腔癌在世界各地的發生機率差距甚大。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資料,2018年全球口腔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中,繼首名位於大洋洲的巴布亞新畿內亞後,第二至五名均位於南亞,分別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和斯里蘭卡,每10萬人口發病率分別為12.2、9.5、9.1及7.6;至於英國、盧森堡、波蘭及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大部分的每10萬人發病率都低於5。
值得留意,除了地域差異外,男、女兩性患口腔癌的情況也大相逕庭。
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數據,當地患有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男女比例高達9:1。
而美國癌症協會亦推算,2020年當地男性患上口腔癌及咽喉癌的機率是女性的雙倍。
可見,各地發病率縱然不同,男性一般有較高風險患上口腔癌,應加倍注意。
至於存活率方面,男女性並沒有明顯差異,反而關鍵是確診期數。
根據英國公共衞生署轄下一項統計,當地確診1至2期口腔癌的1年存活率超過90%,3年存活率亦達約80%;惟確診3至4期的1年存活率則約70%,3年存活率更只有約50%。
可見,唯有越早求診及發現患癌,方能爭取最佳治療效果及存活機率。
口腔癌病徵口腔癌常見先兆、症狀及病徵如同其他癌症種類,口腔癌的形成都跟DNA(脫氧核糖核酸)有關。
當嘴唇或口腔細胞的DNA發生變異時,相關細胞會不停生長並分裂,其他健康的細胞則會因而死亡。
如不正常生長的口腔細胞繼續累積下去,就會形成腫瘤,即口腔癌,更有機會蔓延至頭部或頸部。
目前為止,上述DNA變異的原因仍然未明,但醫學界總結出數個可增加患上口腔癌風險的因素,它們包括但不限於口腔周邊的狀況:長期並大量吸食任何種類的煙草,如香煙、雪茄、煙斗等長期嚼食檳榔,或其與香煙合成的古特卡(Gutka)(尤其東南亞地區)長期攝取酒精(美國癌症協會指,約70%口腔癌患者本身有酗酒習慣)嘴唇長期受強勁陽光照射不良的口腔衞生,或有蛀牙經性接觸感染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接受幹細胞移植後引發的GVHD(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免疫系統變弱在患上口腔癌的初期,患者或會出現以下病徵,大多均長期持續及無法治癒:嘴唇或口腔內部疼痛口腔內部,包括牙齦、舌頭等部位,滋生白斑或紅斑臉頰腫脹牙齒鬆脫或疼痛咀嚼或吞嚥困難舌頭麻木耳朵疼痛然而,上述症狀未必完全由癌症引致,亦可能與除口腔癌以外的其他癌症有關,因此一旦發現上述病徵,且超過兩週沒有好轉跡象,應從速求診,了解是否患上口腔癌或其他癌症。
常見檢查方法口腔癌診斷方法如懷疑病人患有口腔癌,醫生會為其進行下列各項檢查:理學檢查(身體檢查)–醫醫生會檢查病人的嘴唇及口腔內部,觀察任何異狀,例如白斑、腫脹等;活體組織切片–若在上述檢查發現任何需要進一步觀察的情況,醫生將從病人口腔內部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到實驗室研究是否有癌細胞或其他與癌症相關的變異;內窺鏡檢查–如醫生認為病人已患上口腔癌,會將一條裝有鏡頭的微小管道放到病人喉嚨,尋找任何顯示癌細胞擴散的徵狀;影像檢查–為進一步了解癌腫的發展情況,或檢視治療的效果,醫生會採用不同技術,取得病人體內的影像,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使用X光截取包含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以便了解腫瘤的體積和位置,以及是否已經擴散至附近組織、淋巴結及肺部;磁力共振成像(MRI)–功能與電腦斷層掃瞄近似,透過發射無線電波及強度磁力,取得病人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更可檢視癌細胞有否擴散至頸部、腦部和脊髓。
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ET)–又稱「正子造影」,利用癌細胞比一般細胞吸收更多糖份的特性,將一種帶有放射性糖份注入病人身體,再透過PET掃瞄,檢視病人體內輻射分佈,以了解癌細胞是否已擴散到其他位置。
經過上述各項測試,醫生將根據腫瘤的體積和擴散程度,判斷病人的口腔癌期數。
詳細分類如下:0癌腫處於口腔細胞表層,亦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或更遠組織。
I腫瘤直徑不多於2厘米,亦未入侵附近組織、淋巴結或更遠的位置。
II腫瘤直徑多於2厘
任何在這些位置生長的惡性腫瘤,均統稱為口腔癌,也是頭頸癌的其中一種。
口腔癌在世界各地的發生機率差距甚大。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資料,2018年全球口腔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中,繼首名位於大洋洲的巴布亞新畿內亞後,第二至五名均位於南亞,分別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和斯里蘭卡,每10萬人口發病率分別為12.2、9.5、9.1及7.6;至於英國、盧森堡、波蘭及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大部分的每10萬人發病率都低於5。
值得留意,除了地域差異外,男、女兩性患口腔癌的情況也大相逕庭。
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數據,當地患有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男女比例高達9:1。
而美國癌症協會亦推算,2020年當地男性患上口腔癌及咽喉癌的機率是女性的雙倍。
可見,各地發病率縱然不同,男性一般有較高風險患上口腔癌,應加倍注意。
至於存活率方面,男女性並沒有明顯差異,反而關鍵是確診期數。
根據英國公共衞生署轄下一項統計,當地確診1至2期口腔癌的1年存活率超過90%,3年存活率亦達約80%;惟確診3至4期的1年存活率則約70%,3年存活率更只有約50%。
可見,唯有越早求診及發現患癌,方能爭取最佳治療效果及存活機率。
口腔癌病徵口腔癌常見先兆、症狀及病徵如同其他癌症種類,口腔癌的形成都跟DNA(脫氧核糖核酸)有關。
當嘴唇或口腔細胞的DNA發生變異時,相關細胞會不停生長並分裂,其他健康的細胞則會因而死亡。
如不正常生長的口腔細胞繼續累積下去,就會形成腫瘤,即口腔癌,更有機會蔓延至頭部或頸部。
目前為止,上述DNA變異的原因仍然未明,但醫學界總結出數個可增加患上口腔癌風險的因素,它們包括但不限於口腔周邊的狀況:長期並大量吸食任何種類的煙草,如香煙、雪茄、煙斗等長期嚼食檳榔,或其與香煙合成的古特卡(Gutka)(尤其東南亞地區)長期攝取酒精(美國癌症協會指,約70%口腔癌患者本身有酗酒習慣)嘴唇長期受強勁陽光照射不良的口腔衞生,或有蛀牙經性接觸感染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接受幹細胞移植後引發的GVHD(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免疫系統變弱在患上口腔癌的初期,患者或會出現以下病徵,大多均長期持續及無法治癒:嘴唇或口腔內部疼痛口腔內部,包括牙齦、舌頭等部位,滋生白斑或紅斑臉頰腫脹牙齒鬆脫或疼痛咀嚼或吞嚥困難舌頭麻木耳朵疼痛然而,上述症狀未必完全由癌症引致,亦可能與除口腔癌以外的其他癌症有關,因此一旦發現上述病徵,且超過兩週沒有好轉跡象,應從速求診,了解是否患上口腔癌或其他癌症。
常見檢查方法口腔癌診斷方法如懷疑病人患有口腔癌,醫生會為其進行下列各項檢查:理學檢查(身體檢查)–醫醫生會檢查病人的嘴唇及口腔內部,觀察任何異狀,例如白斑、腫脹等;活體組織切片–若在上述檢查發現任何需要進一步觀察的情況,醫生將從病人口腔內部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到實驗室研究是否有癌細胞或其他與癌症相關的變異;內窺鏡檢查–如醫生認為病人已患上口腔癌,會將一條裝有鏡頭的微小管道放到病人喉嚨,尋找任何顯示癌細胞擴散的徵狀;影像檢查–為進一步了解癌腫的發展情況,或檢視治療的效果,醫生會採用不同技術,取得病人體內的影像,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使用X光截取包含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以便了解腫瘤的體積和位置,以及是否已經擴散至附近組織、淋巴結及肺部;磁力共振成像(MRI)–功能與電腦斷層掃瞄近似,透過發射無線電波及強度磁力,取得病人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更可檢視癌細胞有否擴散至頸部、腦部和脊髓。
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ET)–又稱「正子造影」,利用癌細胞比一般細胞吸收更多糖份的特性,將一種帶有放射性糖份注入病人身體,再透過PET掃瞄,檢視病人體內輻射分佈,以了解癌細胞是否已擴散到其他位置。
經過上述各項測試,醫生將根據腫瘤的體積和擴散程度,判斷病人的口腔癌期數。
詳細分類如下:0癌腫處於口腔細胞表層,亦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或更遠組織。
I腫瘤直徑不多於2厘米,亦未入侵附近組織、淋巴結或更遠的位置。
II腫瘤直徑多於2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