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感染@ sherry部落格:: 痞客邦:: | 伊波拉病毒感染解答

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 ...sherry部落格跳到主文這裡記錄了我生活的點點滴滴與考證照的心路歷程!部落格全站分類:職場甘苦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ug14Thu201419:32伊波拉病毒感染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

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伊波拉病毒是線狀病毒科(Filoviridae)的成員,直徑約80nm,970nm長。

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μm。

伊波拉病毒屬(GenusEbolavirus)目前有五種病毒:Bundibugyo、Zaire、Sudan、Reston,與TaïForest,其抗原與生物特性會有所區隔。

其中Bundibugyo,Zaire和Sudan伊波拉病毒與非洲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有關;Reston伊波拉病毒曾在菲律賓與中國大陸被發現,可造成人類以外靈長類的致死出血性疾病,雖曾有零星的人類感染個案,但臨床上皆無症狀。

 疾病資訊傳播方式: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此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或是透過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例如受感染的猴、猿等再傳染給人。

人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

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aerosols)傳播的案例報告。

醫護人員被感染之情況在非洲頗為常見,主要是因為醫護人員照顧病患時未遵守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洗手、配戴標準防護裝備等)。

潛伏期:2~21天,平均為4–10天。

發病症狀: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異常與肝功能指數上升。

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預防方法: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

其他預防方式包括: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食用肉類前應煮熟。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

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之個人防護裝備。

男性病患於康復後七週內,精液仍可能帶有病毒,故男性病患於這段時間應避免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

病患屍體應於24小時內入殮並火化。

3.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穿著連身型防護衣並配戴N95口罩等高規格個人防護裝備(配戴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A1D7910CD9970140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sherry.Laisherry部落格sherry.Lai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E-mail轉寄全站分類:進修深造個人分類:安衛技術檢定此分類上一篇:103年度第二梯次甲級衛生管理師參考解答(103.07.20)此分類下一篇:103年各梯次安衛和乙就技術士合格人數統計表上一篇:失業被保險人於分娩期間可委託他人辦理續領失業給付,並免提供2次求職紀錄下一篇:103年各梯次安衛和乙就技術士合格人數統計表▲top留言列表發表留言參觀人氣本日人氣:累積人氣:我的好友誰來我家文章分類技能檢定(11)學習心得(5)工安時事題(58)安衛技術檢定(120)就服技術檢定(48)升降機技術檢定(8)生活點滴(2)最新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