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增生症的手術治療@ 芊卉的部落格:: 隨意窩Xuite日誌 | 軟骨增生症

骨增生症或稱骨軟骨瘤是最常見的關節附近良性兒童骨腫瘤,如膝、踝、肩、肘等,可能發生在單發部位,也可能多發於許多部位,前者常是不明原因的突變,後者則可能有家族 ...芊卉的部落格這裡記錄了我收集醫療保健的點滴!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408181025骨增生症的手術治療?醫學與人生骨增生症的手術治療《2014/08/1716:36》林啟禎專欄 骨增生症或稱骨軟骨瘤是最常見的關節附近良性兒童骨腫瘤,如膝、踝、肩、肘等,可能發生在單發部位,也可能多發於許多部位,前者常是不明原因的突變,後者則可能有家族遺傳,兩者同中有異,即病理結構組成相同,但臨床表現不同,治療的思考判斷方式就略有差異。

 骨軟骨瘤約佔骨科良性骨腫瘤的 4成,因為大多數的骨軟骨瘤並沒有症狀,所以有些可能不會被檢查與診斷出,因此其的確切發生機率並不清楚,但粗估約 200名青少年中會有一例發生的機會。

但若有症狀則骨軟骨瘤的診斷並不困難,因為依其部位特徵與病史,利用最普遍的 X光即可看出端倪,甚至就可與其他良性或惡性骨腫瘤作出鑑別診斷。

 單發性骨軟骨瘤比較單純,發生年齡較高,不常造成肢體變形,變成惡性機率很小,所以除非刺激到關節囊、滑膜囊、肌腱、肌肉等軟組織造成疼痛不適,大多不必開刀。

但若開了刀,復發的機會也很小。

 多發性骨軟骨瘤則有 3個不同於單發性的特徵,包括具有遺傳性,骨頭肢體會縮短或畸形,而且變成周圍型軟骨肉瘤的發生率也稍微增高。

 所謂遺傳性,是指其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由於此症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因此若是父母其中之一帶有此缺陷基因,那麼下一代則有 50%機率遺傳到此症候群,不分性別。

 遺傳性骨軟骨瘤病人在出生時四肢就可能較短,但那時可能還無軟骨瘤出現,而輕微的只有局部骨頭變形及局部的疼痛不適。

到 1至 4歲時,則開始會出現不對稱的腫瘤,並且在數目大小與變形上逐漸依年齡遞增,直到青春期後才會穩定下來。

病人的骨頭因品質不佳而易骨折,潛在具軟骨癌危險性但機會不大,除非成年後再度有生長增大情況,才應注意是否有惡性轉變。

 骨軟骨瘤可能大到會刺激到關節囊、滑膜囊、肌腱、肌肉等軟組織造成疼痛不適,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切除骨軟骨瘤通常可達目的。

矯正畸形以改善外觀及提升行動功能是比較複雜的判斷,手術治療方式包括可把短骨延長,把長骨鋸短,把彎骨矯正,把脫臼復位,或需合併使用多種治療方式。

 困難的判斷是那些該開刀而那些不必?應該何時開?有無危險性?有無後遺症?開刀後復發的機率如何?這些都是開刀後病人家長是否滿意?會不會衍生醫療糾紛的關鍵因素。

有謂醫學必須依賴科學與藝術,軟骨瘤的手術治療就是最佳的例證。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長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教授)  醫療良知挑戰行政規範《2014/08/0315:26》 ■林啟禎 醫學雖以科學為基礎,卻不是純科學,因此雖然依賴許多在實證醫學而建議的醫療指引,卻沒有唯一正確答案,所以不適合建立不容挑戰的標準作業流程,不適合依賴不允許例外的醫療行政規範,依經驗而言是其來有自。

 例如,同一個病人在 3個月不得進行第二次電腦斷層掃描,違者將被罰扣健保給付,甚至依抽審比例放大數十倍。

此規範看似可以除弊,卻可能導致醫療判斷錯誤。

 有一名病人平日身強力壯,除了輕度高血壓外無甚疾病。

有天吃完晚餐卻臉色蒼白,胸悶喘氣。

急診的第一印象是心肌梗塞,但是心電圖與心臟酵素檢查都正常,初步排除 在氧氣治療後,症狀不但未見改善,還開始覺得腰痠背痛,此時有經驗的急診醫師就有了另一種懷疑,果然安排了由胸到腹的電腦斷層掃描後,證實了是下行腹部主動脈剝離,當晚就住進心臟加護病房監測治療。

 因為剝離的範圍是侷限在下行主動脈,經過心臟內外科的討論,認為內科保守治療在實證醫學的證據上優於手術治療,因此在控制血壓及支持性密切監測下, 1星期內終能離開加護病房,回到一般病房做觀察治療。

 病人在一般病房覺得毫無異狀,已經開始做出院之前準備。

然而他的主治醫師從一些微細的指標仍然覺得有異,明知再安排一次電腦斷層有被核扣的可能,仍毅然堅持再度掃描。

 這個利用醫療良知來挑戰行政常規的決定,拯救了這位病人一命,因為檢查發現剝離範圍已經向上擴張到上行主動脈,甚至心包膜已經開始積水,只是病人太過強壯而自我感覺良好。

 當然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病人接受了一次成功的主動脈手術治療,穩定了病情,挽回了性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