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孩子為什麼會偷竊?預防與相處原則 | 慣竊心理

二、引發偷竊行為的心理歷程. 「偷」,是不敢光明正大,趁人不備時拿取。

與其譴責行為欠缺道德,不如探討孩子為何這麼做,首先,刪除「孩子他就是壞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跳到主文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經營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y14Tue201919:20【社會觀察】--孩子為什麼會偷竊?預防與相處原則「偷竊」本身是不好的,他大概知道,如果為此還不顧風險,那就更值得探究背後是什麼東西了。

孩子大概自己不會懂那麼多,我們探究的是「什麼驅使了他?理解偷錢行為背後的意圖與功能」。

大人想的都是阻止行為本身,卻沒想到行為之外的功能、原因與如何替代,「阻止不讓該發生的發生」都是很耗力的。

所以換一個角度,自問一個問題:「孩子好端端的,為什麼他去偷竊?」本文同步刊登2019.5.10.「關鍵評論網」--發現孩子出現偷竊和說謊行為,該怎麼辦?一、偷竊和說謊是一組行為孩子上小學之後,有些會出現「偷竊」行為。

以偷家裡的錢居多,少數則在學校偷錢/偷拿/偷用別人的物品,而「說謊」通常在偷竊被抓後,大人問他有沒有偷?問的時候帶著氣憤,大聲斥責,孩子居於恐懼、害怕下不敢說話,大人繼續質問,要他說出個理由否則不罷休,孩子只好說了,在緊張情緒爆滿下語無倫次,隨意抓個理由(這是相對「說實話絕對會被打被罵」的情境比對下的無意識選擇)。

死不承認、理由夠好,就有僥倖機會,下次可再試,理由不夠好,大人嫌他說謊不打草稿,罪加一等。

偷竊和說謊自古以來都是好朋友,是一組的。

偷竊又說謊,大人氣得受不了,不打不成器,否則將來出社會還得了,豈不成了大壞蛋。

大人慣性又打又罵,重罰遏止,無論孩子原因如何,偷竊行為就是不對。

打了如果有效那就好,但通常不是真的有效,頂多只是維持一段時間而已。

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學到偷竊行為能滿足需求,而它的功能還沒找到替代,於是孩子容易走回頭路,他不是不害怕被揍,而是被揍的過去記憶遠比不上當下的需求,這很合理,就像你知道海水不能喝,但一整天都沒喝水後生理匱乏的誘惑就會讓你衝動去喝,結果喝了海水後,不但不能解渴,還會因鹽分過高脫水加速死亡。

偷竊的誘惑沒口渴那麼單純,因為複雜所以孩子單憑小小的意志力是擋不住的,他再犯大人打更大力,惡性循環下去,孩子最終可能自暴自棄。

大人想的都是阻止行為本身,卻沒想到行為之外的功能、原因與如何替代,「阻止不讓該發生的發生」都是很耗力的。

所以換一個角度,自問一個問題:「孩子好端端的,為什麼他去偷竊?」二、引發偷竊行為的心理歷程「偷」,是不敢光明正大,趁人不備時拿取。

與其譴責行為欠缺道德,不如探討孩子為何這麼做,首先,刪除「孩子他就是壞胚子」的答案,沒有人天生無故使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定有原因驅使他從行為中得到好處。

「偷竊」本身是不好的,他大概知道,如果為此還不顧風險,那就更值得探究背後是什麼東西了。

孩子大概自己不會懂那麼多,我們探究的是「什麼驅使了他?理解偷錢行為背後的意圖與功能」。

一般來說原因有下列幾種:1.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

有一案例是孩子常偷家裡錢,後來發現家裡因生意關係,大人在前台做生意,錢隨手放在後台。

打開抽屜就能拿錢,「拿幾個銅板應該不會被發現吧?」單純不具未來後果的想法,搭配能立即滿足的衝動,孩子的大腦未發育完全,單憑意志力是控制不住的。

2.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

偷的錢究竟拿來做什麼,有時候從用途可以看出端倪:孩子想要什麼?我們發現,大部分都只是找樂子,滿足當下。

所以很合理的,如果生活無聊、封閉,電視也不能看、又沒手機,沒有殺時間的東西,偷錢買樂子會是一種方法,有案例偷錢去夾娃娃,一千多塊的零錢換盒玩具根本不敷成本,驅使他的是刺激性與成就感。

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出頭」很多,他若無所事事,鬼靈精怪的有可能就選擇偷竊。

另一類孩子偷錢後拿去請客,用錢維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