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中漏下 | 崩中 帶 下

崩漏是指婦女不在行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又稱"崩中漏下"。

... (3) 邪毒感染:表現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帶下稠粘,色黃氣穢或五色並見,伴有煩躁 ...崩中漏下崩漏是指婦女不在行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又稱"崩中漏下"。

突然出血,來勢急,血量多者叫"崩";來勢較緩,血量,淋漓不斷者稱"漏"。

常常二者相互轉化,故稱"崩漏"。

相當于現代醫學之"功能性子宮出血"範圍。

中文名稱崩中漏下對    象婦女表    現陰道大量出血並發症 貧血臨床表現崩漏是婦女非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

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表現。

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斷的稱漏。

西醫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皆屬崩漏範疇。

崩漏是婦女月經病中較為嚴重復雜的一個症狀。

並發症(1)貧血:崩漏失血過多,就會出現面色蒼白、唇色淡白、頭暈目眩、精神倦怠、氣短無力、心悸怔仲、失眠多夢、脈象細弱等一系列貧血征象。

(2)虛脫:崩漏病起,如來勢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虛脫,出現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氣短喘促、脈浮大無根或沉伏不見的危重證候,如不及時搶救則有生命危險。

(3)邪毒感染:表現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帶下稠粘,色黃氣穢或五色並見,伴有煩躁口渴,小便黃,大便幹,舌苔黃膩,脈象細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婦女、更年期婦女多見。

多因血熱、氣虛、肝腎陰虛、血瘀、氣鬱等損及沖任,沖任氣虛不攝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為先,以防暈絕虛脫,待血少或血止後,可審因論治,亦即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病因病機由情志抑鬱、操勞過度、產後或流產後起居飲食不慎、房事不節等引起沖任二脈功能失調而致。

1.暴崩致脫血崩日久不止,導致髒腑氣血虛脫。

2.氣血兩虛崩漏反復發作,氣隨血去,導致氣血兩虛。

3.脾腎兩虛素體脾虛或多產房勞傷腎,同時飲食不慎,脾胃受損,脾腎兩虛,統攝無力而致崩漏。

4.肝腎陰虛素體陰虛或大病失血,精血兩虧,沖任失養而致。

5血熱妄行素體陽盛或情志不暢,鬱而化火,傷及沖任。

6.氣滯血瘀肝鬱氣滯,久滯血瘀,瘀阻胞宮,新血不得歸經,離經之血妄行而致。

診斷檢查臨床對以崩漏為主症的病種尚未確定時,可以崩漏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經周期紊亂,陰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見于青春期、更年期婦女,檢查未發現腫瘤等病變。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現陰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陰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捫及腫塊者,多為石瘕。

(2)確診妊娠,陰道出血,可見于胎漏或異位妊娠。

(3)產後陰道出血,量多者分為新產出血、血崩、晚期產後出血;量少淋漓不盡者,為產後惡露不絕。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熱者,應考慮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兩次月經中間(即氤氳期)出現少量陰道出血,且白帶增多者,為經間期出血。

(6)因損傷所致陰道出血,有損傷原因可查,稱女陰損傷。

(7)伴全身多處出血而出血難止,不發熱者,可能為血溢病。

(8)中老年婦女陰道時有出血,帶下臭穢或夾血絲者,應疑及胞宮癌等之可能。

3.常規婦科。

產科檢查,應作為必備診斷。

4.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查,必要時可作脊髓液、細胞培養等檢查。

5.腹部X線攝片、B超、CT掃描等,能幫助確定病位和明確診斷。

辯證論治崩漏以無周期性的陰道出血為辨證要點,臨證時結合出血的量、色、質變化和全身證候辨明寒、熱、虛、實。

治療應根據病情的緩急輕重、出血的久暫,採用"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靈活運用塞流、澄源、復舊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為主,止血乃是治療本病的當務之急。

具體運用止血方法時,還要註意崩與漏的不同點。

治崩宜固攝升提,不宜辛溫行血,以免失血過多導致陰竭陽脫;治漏宜養血行氣,不可偏于固澀,以免血止成瘀。

塞流之葯可酌用十灰散、雲南白葯、紫地寧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崩漏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針對引起崩漏的具體原因,採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