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腺癌,小腸腺癌症状 | 小腸癌生存率

A+醫學百科小腸腺癌條目介紹什麼是小腸腺癌,小腸腺癌有什麼症状,小腸腺癌吃什麼好,如何治療小腸腺癌等。

小腸腺癌是來自小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多位於 ...小腸腺癌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腫瘤>>小腸腺癌小腸腺癌是來自小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多位於十二指腸乳頭部周圍、空腸和迴腸。

是最常見的原發性小腸惡性腫瘤之一。

在小腸腺癌中,發生在十二指腸的腺癌往往出現症状較早,也容易診斷和治療。

目錄1小腸腺癌的病因2小腸腺癌的症状3小腸腺癌的診斷3.1小腸腺癌的檢查化驗3.2小腸腺癌的鑒別診斷4小腸腺癌的併發症5小腸腺癌的西醫治療6參看小腸腺癌的病因(一)發病原因小腸腺癌的起病尚不清楚,相關危險因素和地理分布傳統的觀念認為與結腸癌相似,但近期歐洲多中心的研究表明,其發生可能與飲酒和某些職業有關,而與吸煙無關。

常見危險因素包括克羅恩病、乳糜瀉(celiacdisease)、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尿轉向術(urinarydiver-sionprocedtlres)[如迴腸膀胱成形術(ileocystoplasty)]。

小腸腺癌的發生與結腸癌的腺瘤-腺癌序列相似,腺瘤是常見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變最為多見。

但臨床觀察發現,65%的十二指腸腺癌發生於Vater壺腹周圍區域,22.5%發生於十二指腸乳頭近側的壺腹上部,亦以降部為主。

壺腹部癌發生率高的原因未明,但壺腹區域標誌著前中原腸交接部位,很可能此交接區域黏膜對發生疾病的抵抗力不如十二指腸的其他部位。

也有人認為十二指腸和空腸近端的腺癌或許與膽汁中的某些膽酸(如脫氧膽酸、原膽酸等)在細菌作用下的降解產物與致癌作用有關。

長期Crohn病可以發生腺癌(發生率3%~60%),部位以迴腸為主,Crohn病的癌變危險性比正常對照人群高出300~1000倍。

據報導,有30%左右的病例,腫瘤發生於因Crohn病進行旁路手術的腸段內。

乳糜瀉和大腸癌切除術後的病例小腸腺癌的發生率比正常對照人群明顯增高。

家族性結腸息肉病及Gardner症候群的病例發生十二指腸腺癌的可能性亦比正常對照人群明顯增高。

小腸腺癌的發生常伴有基因改變,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

Sutter報告6例小腸腺癌中有5例存在K-ras基因第12密碼子的點突變;Hidalgo發現5%~10%的腺癌細胞有p53蛋白過表達,且表達強度與小腸癌的分化程度、浸潤、轉移及預後明顯相關。

(二)發病機制1.病理形態小腸腺癌原發於小腸黏膜,由黏膜經黏膜下向肌層、漿膜層發展,同時向周圍擴展。

小腸腺癌侵犯腸管的長度一般僅4~5cm,很少超過10cm的,故臨床上很少出現因腹部包塊就診者。

(1)大體形態:大體病理標本可分為三種類型:①環狀浸潤的腺癌:亦稱為狹窄型,病變沿腸管橫軸環形生長,最後形成環形病變,腸腔縮窄,腸壁增厚變硬,易於引起腸道的狹窄梗阻。

②息肉狀的乳頭狀癌:較多見,向腸腔內突出,易於引起腸套疊,並可逐漸浸潤腸壁造成環狀狹窄。

③潰瘍型癌:隨著病變向深層發展時,黏膜出現糜爛,繼而破潰,形成潰瘍。

此型易引起慢性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引起腹膜炎;亦可能在穿孔前,鄰近腸管間已經粘連,故穿破後與之相通,形成內瘺。

(2)組織形態:鏡下特點是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腺體結構。

增生的腺體有時非常密集,以致互相貼近,其間難以見到間質的存在。

腺體的細胞體積較大,染色較深。

核大小不一,極性紊亂,核分裂象多見。

2.組織類型根據細胞形態和分化程度可分為高、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以分化較好的腺癌為最多見。

3.轉移途徑癌瘤擴散可通過直接浸潤或區域淋巴管,向腸系膜淋巴結及肝臟、腹膜、其他腹腔臟器轉移。

十二指腸腺癌可向幽門下、胰頭、肝門、腹主動脈旁等淋巴結轉移。

晚期癌灶可穿透腸壁侵犯鄰近器官。

4.病理分期按照AstlerColler修訂的Duke』s分期法,小腸腺癌分為四期級:A.癌腫限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無淋巴結轉移。

B1.癌腫浸潤固有肌層,無淋巴結轉移。

B2.癌腫穿透固有肌層,無淋巴結轉移。

C1.癌腫浸潤固有肌層,區域淋巴結轉移。

C2.癌腫穿透固有肌層,區域淋巴結轉移。

D.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