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AI疫情地圖:8大新冠病毒變種台灣8種全中! 輸入地名 ... | 病毒種類

去年12月24日聖誕夜,第一株完成基因定序的新冠病毒公開在世人眼前,它來自武漢 ... 台灣能守住疫情,除了防疫政策,是否也與病毒種類有關?首頁智慧應用智慧醫療最新AI疫情地圖:8大新冠病毒變種台灣8種全中!輸入地名,就知道誰攻陷你的城市圖片來源:高偉倫設計210902020-04-29採訪、撰文.陳芳毓 圖.林清詠、未來城市編輯部去年12月24日聖誕夜,第一株完成基因定序的新冠病毒公開在世人眼前,它來自武漢一位65歲的男性。

至今,各國研究機構已上傳1萬2294株病毒,到全球最大病毒基因資料庫GISAID。

全球學者都想靠它回答:新冠病毒到底從哪來?又要往哪去?今年2月以來,中國、英國學者陸續發表研究成果,但受限於病毒樣本不足,仍未對病毒「身世之謎」提出有說服力的答案。

病毒起源的研究,引起哥倫比亞大學兼任教授,AI新創公司圖策智能(Graphen)執行長林清詠的興趣。

人工智慧界無人不識林清詠——他在IBM任職近17年,曾是首席科學家暨超級電腦部門華生(Watson)網路與人工智能創辦人。

哥倫比亞大學兼任教授,AI新創公司圖策智能(Graphen)執行長林清詠「想不出病毒不是最先從中國傳出的理由」3月,他以人工智慧畫出全球500株新冠病毒的演化途徑;4月,他進一步比對1.2萬多株基因定序後的病毒後,有兩大發現:第一,這1.2萬株病毒,約以「每週多一個能流傳的變異」的速度演化。

以這個速度推算,第一個新冠肺炎病例可能出現在11月中、下旬。

(延伸閱讀|武漢肺炎是人造病毒還是SARS?有特效藥?杜奕瑾AI團隊解答你最擔心的四個問題)全球新冠病毒分為8大類。

製圖:許鈺屏【註】B:這些變異影響了各蛋白質,但這些變異在現有序列中並未再產生大規模傳播。

C:S蛋白是病毒感染人類的關鍵,惟變異位點並不在與人體細胞膜受體(ACE2)結合趨勢(RBD)上,可能不影響感染強度。

D:NSP3負責把病毒的各蛋白質剪開,影響被感染細胞的蛋白質。

E:ORF8蛋白的功能尚待研究,NSP13可能是病毒用於展開RNA。

F:這些變異影響了各蛋白質,不過現有序列中未再產生大規模傳播。

G:N蛋白是用來保護病毒基因RNA的殻。

H:ORF3的功能在於把宿主細胞膜戳破,讓在其中複製的病毒外傳。

第二,病毒可依分布地分為8大類:始祖是所有病毒變異起點A,之後陸續演化出B、C、D、E、F、G、H。

A與B早在12月底就出現,H直到2月19日才首度被發現。

(馬上查詢|你的國家有哪幾種病毒變種?)在這60日中,8種病毒分區攻佔全球:B橫掃中國、C攻陷歐洲、D在英荷港、E佔領美西、F跨西、韓、澳、中;而G以歐陸為主,H越洋登陸美東。

台灣除了E類,其他種類都有;比例最高的分別是來自中國的B類,與傳播最快、分佈在美東的H類。

林清詠認為,有些地區的主要病毒株是在當地變異後,才發生大流行,無法證明「感染源直接來自中國」。

但基因演化樹顯示,這1.2萬多株新冠病毒,每一株都能「回溯」至12月底、1月初最早在中國收集定序的兩株病毒,因此也還「想不出病毒不是最先從中國傳出的理由。

」 研究基因變異可回答「病毒從哪來?」由於病毒會定期變異,科學家只要搜集夠多的病毒,加上精細程式運算,就能比對變異數量與方向,畫出病毒族譜,推斷感染爆發時間,進而回答「病毒到底從哪來?」從哪兒來,是要探索「來源」的基因庫(如蝙蝠)中,是否有正在成形的未來風暴;往哪兒去,則是觀察病毒演化方向,監測發展中的新能力(如造成嗅味覺喪失),作為研發疫苗的參考。

這兩個大哉問,又延伸出更多疑問:比如,為何美東疫情比美西嚴重?造成嗅味覺失靈的病毒從哪來?台灣能守住疫情,除了防疫政策,是否也與病毒種類有關?將病毒分類後,基因與病毒學者就進一步分析解答。

(延伸閱讀|越洋專訪|一張圖看懂全球疫情怎麼傳!旅美24年台灣AI科學家提醒:歐美病毒恐愈傳愈有攻擊力「不能放任它傳!」)這8類病毒,各有哪些特徵?A類:最接近蝙蝠的病毒A只有兩個基因組,功能差別不大,還有三個共通點:第一,都源自武漢。

其中一株(A1)在武漢當地傳播,另一株(A2)可能在武漢封城前,四散到湖北、廣東、江西、山東、浙江等省份,台灣與澳洲也有零星案例。

第二,其他病毒皆以它們為中心往全球擴散,在演化樹上是幾乎所有病毒株的起點。

A1是最先被定序公佈的病毒株,也是目前全球對新冠病毒研究的基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