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癮的形成與出路 | 戒賭精神科

及至回到美國(U. S. A.),認識了一位精神科醫生朋友,他是在加州 ... 專門研究戒賭的,而其老師是有分訂定「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DSM IV)之如何界定 ...主題:癮賭癮的形成與出路陳國平與賭結緣  筆者與「賭」結下不解之緣,自小父親因好賭,常與母親吵架,有時在睡夢中,也會被爭吵聲驚醒!當父親事忙,也會叫筆者幫他投注,贏錢則皆大歡喜,輸錢大家只好隻字不提。

筆者漸漸也學會賭錢,而且興趣日濃。

  自從十四歲信主後,生命得到改變,從此以為與賭絕緣。

然而認識了太太,才知道太太一家,是從事賭博行業,她六歲已登場上陣,與成人打麻將,爭過你死我活,漸漸她也學得一身本領。

雖然她在加拿大(Canada)讀大學時信主,從此金盤洗手,但自我們結婚後,仍常與其家人交往。

有時同桌吃飯,可算奇景!筆者是牧師,太太是社工,太太的弟弟是警察,其餘的家人都是分佈各地的專業賭徒。

  二○○一年在華福大會,遇上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師姐─工業福音團契(下簡稱「工福」)的總幹事余妙雲姑娘。

她知道筆者的家庭背景,而且攻讀婚姻與家庭治療及臨床心理學,特邀請筆者為他們主領戒賭講座。

當時筆者一口推辭,因為自認對戒賭課題未有太深入研究。

及至回到美國(U.S.A.),認識了一位精神科醫生朋友,他是在加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專門研究戒賭的,而其老師是有分訂定「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DSMIV)之如何界定病態賭徒的病態之委員之一。

我在他悉心指導及自學下,加上好友曾錫華牧師的鼓勵。

筆者於二○○二年七月應邀擔任由工福及香港華福區委會主辦的「家族治療與戒賭」公開講座之講員。

  筆者有一位親戚是成功的專業賭徒,二○○二去年的聖誕節,邀請筆者一家與他們一家往美國的拉斯維加斯(LesVegas)賭城渡假。

除他以外,我們已把其家人,一一引領歸主。

我們盼望能有更多機會與他接觸,領他歸主。

在賭城數天,筆者除了向他傳福音外,也請教他賭徒的心態。

當問及病態賭徒與專業賭徒的分別時,他笑言:「病態賭徒是坐在賭椅上不能起來的;而專業賭徒是可以隨時起來,離開賭桌。

」究竟臨床心理學又如何看病態賭徒和賭癮的形成呢? 賭的定義  在未談及賭癮之前,我們先要了解甚麼叫做「賭」。

經過一些研究,筆者為賭訂下定義:「以小博大,想賺快錢,其中需要很多運氣和風險,很少勞力。

」基於以上定義,有些人炒金、炒樓和炒股票,而沒有深入研究和長線投資,只想以小博大,希望在最短的時間,憑僥幸賺快錢,這種心態和行為也算是賭。

賭癮的成因  俗言有云:「小賭可以怡情,大賭可以亂性。

」這句話說來確也有點道理,筆者相信,很多人都愛怡情,不想亂性。

事實證明,不是每個接觸賭博的人,都是病態賭徒,根據美國於一九七九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全國有86%的人以賭博作為娛樂。

而病態賭徒只佔1%,問題賭徒則佔5%。

1據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ofChicago)一九九九年的一項更準確的研究,指出美國有1.2%的人口(約有二百五十萬人)是病態賭徒(PathologicalGamblers),有1.5%(佔三百萬人)是問題賭徒(ProblemGamblers),有7.7%(佔一千五百萬人)是危險(AtRisk)賭徒。

2至於如何界定「病態」、「問題」和「危險」賭徒,請參考附件。

3  據筆者的精神科醫生朋友的研究和估計,他相信華人社會的賭博問題會比西方嚴重,正如西方的酗酒問題比華人嚴重。

據他估計,華人的病態賭徒可能是在百份之二至五之間。

他承認就算在西方社會,要調查準確地找出病態賭徒是不易的,在是華人社會則更難;華人的文化是家醜不出外傳,除非被貴利(編案:放高利貸的人)逼到走頭無路或家破人亡,否則「問題賭徒」和「病態賭徒」是不易現身,尋求幫助的。

  究竟甚麼原因,會使人變成病態賭徒,直至現在的醫學和社會科學,仍未有一個絕對和明確的定論。

雖然毒癮與賭癮有很多病態相似,但毒癮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毒品,但賭癮的形成則有點不同。

有些人一接觸賭博,就很快成為癮君子;有些人每年都打數圈衛生麻將,也未見上癮。

所謂「上癮」就是越賭越大,越花時間,一旦停止,在心理甚至生理上也會感到不適。

除非再賭,否則這種不安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