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腫瘤每6人中就有1人 | 腦下垂體腫瘤復發

但前陣子王爺爺又因反覆頭痛前來就醫檢查,神經外科醫師發現腦下垂體腫瘤復發已長到3公分大,需手術切除。

與耳鼻喉科醫師合作,透過鼻內視 ...目前位置首頁新知腦下垂體腫瘤 每6人中就有1人優活健康網About撰文者優活健康網新聞部2019-01-08瀏覽數:12241《優活健康網》為一具專業性的健康生活媒體,內容整合醫學專業、自然生活,乃至心靈健康等相關文章,提供網友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photos放大顯示72歲的王爺爺4年前曾因視線不清就醫,雙眼外側偏盲判斷為腦瘤,用顯微鏡手術摘除3公分大的腦下垂體腫瘤,住院半個月後出院。

但前陣子王爺爺又因反覆頭痛前來就醫檢查,神經外科醫師發現腦下垂體腫瘤復發已長到3公分大,需手術切除。

與耳鼻喉科醫師合作,透過鼻內視鏡與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成功經鼻孔切除顱底腦下垂體腫瘤,顏面不僅沒有任何傷口,隔天就能下床,術後2天就康復出院。

鼻內視鏡應用廣泛 腦下垂體腫瘤、鼻內腫瘤切除皆可使用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蘇旺裕表示,鼻內視鏡發展至今剛好滿40年歷史,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無論是解析度、光源明亮度、器材便利程度都更加精細,早已成為處理鼻部疾病與鼻竇炎不可或缺的工具。

近十年來,隨著鼻導航儀器與手術發展,鼻內視鏡的微創應用更為廣泛,無論是鼻内腫瘤切除、眼眶病變與顱底腫瘤治療或是上述案例的腦下垂體腫瘤,都是鼻內視鏡的延伸創新適用範圍。

每6位就有1位腦下垂體有腫瘤 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正常腦下垂體是位於腦部蝶鞍,直徑不超過1公分的微小腺體,為人體荷爾蒙分泌之主宰。

雖然腦下垂體腫瘤發生率約17%(約每6位就有1位腦下垂體有腫瘤),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

通常好發在20至40歲,且多為良性,有「功能性」與「非功能性」不同。

功能性腫瘤會分泌荷爾蒙激素,影響血中荷爾蒙濃度與生理情況,導致生理期異常、乳汁異常分泌、男性女乳症、末端肢體肥大、庫欣氏症候群等各種症狀,通常可透過藥物治療予以控制;非功能性腫瘤若大於1公分時常壓迫周圍組織,使患者出現頭痛、偏盲、複視等視覺障礙情形,往往需要手術切除。

顯微鏡手術搭配定位導航監測 精準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的切除方法從傳統的「開顱手術」逐漸演進到經上顎骨的「微創手術」及經鼻腔的「顯微鏡手術」。

10年前起醫療發展進步到用鼻內視鏡直接從穿過鼻腔、打開鼻竇、深入頭顱底部將病灶切除。

蘇旺裕醫師說明,視神經、內頸動脈緊鄰腦下垂體,術中若不慎很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

但從解剖構造來看,鼻腔離腦下垂體不到10公分距離,用0.4公分寬的內視鏡從鼻腔進入,將部分鼻竇打開,切除顱底骨頭後,便能深入病灶區。

此時再透過各種角度與110度廣角鏡的放大視野聚焦、錄影,並以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即時監測腦部組織與手術器械的相對位置,手術中就能避免傷及重要結構,將腫瘤切除。

經鼻孔切除 取用鼻腔黏膜填補顱底切口便利蘇旺裕醫師表示,今年最新研究指出,透過以鼻內視鏡與電磁導航儀可提升52%腫瘤摘除率,出血、傷及視神經等併發症則可降低2成。

與熟悉鼻腔構造與鼻內視鏡手術的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合作,神經外科醫師在腫瘤摘除的過程中將能更順利,腫瘤被徹底根除,就更減少復發可能性。

此外,過往腦部手術後,需另外取身體脂肪或肌肉筋膜填補顱底切口,防腦脊髓液流出,但若是用鼻內視鏡經鼻孔切除腦下垂體腫瘤,耳鼻喉科醫師可直接取用鼻腔黏膜填補,不僅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與安全性,還可減輕併發症、加快病患復原速度。

蘇旺裕醫師提醒,鼻內視鏡手術雖已相當成熟,且能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病人仍需經醫師仔細評估與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將併發症、復發率降到最低。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第一頁«1»最後頁單頁閱讀評分:12345(0)列印轉寄按讚加入良醫健康網粉絲團視茫茫半年 原來是腦下垂體長腫瘤眼窩疼痛卡卡 腫瘤比眼球大恐失明無任何不適 食道竟長8公分大肌瘤男多次鼻子大量出血 切片揪出鼻竇癌男大生輕忽胸口悶痛 縱膈生殖細胞瘤上門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告訴你: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連車位都搶輸,卻搶到了DM上的限量咖啡機...一次百貨周年慶,我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台灣越來越多人離婚...精神科醫師慚愧地說:原來「童年負面經驗」才可能是造成你憂鬱症的主因馬偕院長告白:20多年來,我一直在想那個因我誤診而出生的重症寶寶,現在好嗎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家事是無法「平分」的...女人做這6件事等於自毀婚姻新冠確診者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