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篩檢及預防 | 失智症量表

依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每增加五歲之失智症盛行率分別 ... 目前兩個常見的失智症社區篩檢量表:AD8(表一)和SPMSQ(表二);AD8八個 ... 「失智症」專刊2019.10第39卷第5期執行編輯:謝正芳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失智症篩檢及預防【回本期目錄】神經部  蔡君儀主治醫師(108年10月)台灣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算,在2026年老年人口占比約20%。

依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每增加五歲之失智症盛行率分別為:65~69歲3.40%、70~74歲3.46%、75~79歲7.19%、80~84歲13.03%、85~89歲21.92%、90歲以上36.88%,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

雖然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年齡上升,但失智和正常老化是不同的。

正常老化會出現記憶力不好,但慢慢想會回想得起來;失智是「持續性」的整體認知功能障礙,不單只是記憶,還包含了判斷力、空間感、時間感等等面向,且會影響生活,慢慢地無法獨立,需要人照顧。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為: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無法勝任自己原本熟悉的事物,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喪失活動及開創力。

目前兩個常見的失智症社區篩檢量表:AD8(表一)和SPMSQ(表二);AD8八個問題主要是詢問病人在過去幾年內,認知功能是否有下降,與生活能力相關,詢問的方式為「是否有持續的改變」,有改變為1分,沒有改變為0分,若分數大於等於2,有可能為失智,需進一步到神經科或精神科門診作進一步確認。

SPMSQ為十個測試題,評估當下受試者的認知功能,錯3題以上可能有失智,但此測試無法了解過去的認知功能,也無法評估受試者生活是否有受到影響。

失智症有不同的類別,最常見為退化性,如阿茲海默症。

其次為血管性失智,因腦中風或腦血管病變,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其他還有特定因素造成之失智,例如葉酸缺乏、甲狀腺素低下等,這類經治療即有可能恢復認知功能。

預防失智症的方法說難不難,簡單來說就是「趨吉」、「避凶」。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趨吉」就是增加腦部的保護因子:多運動、多動腦、多社會互動、採地中海型飲食、維持健康體重。

「避凶」就是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控制好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避免菸酒、避免憂鬱。

運用失智症社區篩檢量表可以協助您或家中的長者早期發現是否有失智症傾向,而有失智症傾向或是腦筋尚未退化之前,善用「趨吉」、「避凶」的原則可以讓大家更不容易得到失智症。

﹝門診時段﹞高醫:週二上午,週三上午,週五下午小港醫院:週一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