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砭» 症狀鑑別(546症) » 硬皮病 | 硬皮病中醫

中醫認為,本症屬「痹症」、「皮痹」、「風痹」等範疇。

《素問‧痹論》:「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 ...醫 砭沈藥子流感.腸病毒.各種病毒型感冒.中醫比西醫更精緻.無毒.有效中醫治異位性皮炎比西醫的僅治標更全面.無毒.更有效字型大 中 小色系● ● ●首頁關於服務條款看診地點預約掛號全站搜尋會員登入症狀鑑別(546症) 類別 筆劃 ㄅㄆㄇ 部首 搜尋  症狀硬皮病辨證論治|我的觀點|他人觀點【概念】中醫認為,本症屬「痹症」、「皮痹」、「風痹」等範疇。

《素問‧痹論》:「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塞」。

巢氏《諸病源候論》謂:「痹者…其狀肌肉頑厚,或肌肉酸痛…由血氣虛則受風濕而成此病,日久不愈,入於經絡,搏於陽經,亦變全身手足不隨。

」由此可見,硬化病的病因病機為氣血不足,衛外不固,外感風濕,阻於皮膚、肌肉、筋骨以及血管之間,導致營衛不和,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甚至痹塞不通,臟腑失調,久則傷陽耗氣,脾腎兩虛。

2017年「前瞻基礎建設」計8年舉債8824億,其中編列2507億改善水環境,今已邁入第4年,結果是一年沒颱風登陸就缺水、限水、休耕,有颱風登陸就淹水,治水的2507億都花到哪裡去了?【現代研究】硬皮病是一種以皮膚變硬為特徵的結締組織疾病。

一般分為兩型,即系統型硬化症和局限型硬化症。

前者多稱為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通常又有肢端硬化型和瀰漫型兩種主要類型。

本病病程緩慢,臨床表現主要有皮膚呈點滴狀、片狀或帶狀硬化,好發於面部、頸部、胸部、腹背部及臀部。

帶狀者常好發於頭皮,點狀者多見於軀幹,往往成群分佈,邊緣清楚。

系統性硬化症皮膚變化廣泛並多累及全身,可出現內臟損害。

瀰漫型發展迅速,皮損遍及全身,內臟受累亦較嚴重,肢端硬化型的皮損變化以四肢最為明顯。

本病初起常有雷諾瓦現象,同時有低熱、全身乏力及關節疼痛。

皮膚病變可分為三期,開始為水腫,其次為硬化,最後為萎縮。

一般無內臟損害,預後良好,而內臟受累者,5年存活率為36%~37%,男性、老年患者預後更差。

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有以下幾種:免疫機理:本病多數患者有各種免疫異常,且常與其他結締組織病或自身免疫病並存。

血管病變發病機理:硬化病血管病變現象包括雷諾現象,早期的水腫期,毛細血管擴張症以及超微顯微鏡和甲床所見的毛細血管異常,還有病變累及臟器廣泛的血管病變。

膠原代謝障礙的發病機理:本病膠原結締組織增加的原因是由於成纖維細胞膠原綜合的增加。

〔診斷〕主要症狀皮膚症狀:初期手背及上瞼發生原因不明的水腫及對稱的瀰漫性硬化;晚期皮膚硬化和手指屈曲攣縮。

四肢症狀:多見有雷諾現象;四肢末端潰瘍和疤痕形成;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

有吞嚥困難,肺部纖維化,呼吸困難。

病理表現前臂伸側皮膚活檢,可見膠原纖維腫脹或纖維化,血管壁亦顯示上述類似變化。

【證型治則】氣滯血瘀:皮膚局限性或瀰漫性發硬,或眼瞼、面部及手背發緊腫脹,局部發白、發紫、發涼、灼熱、搔癢及雷諾現象。

伴情緒易激動、月經不調或噁心嘔吐、齒釀出血、便糖或時稀時干。

舌質藕、苔薄白,脈弦。

行氣解鬱,活血化痢。

丹梔逍遙散加減。

丹皮、梔子、柴胡、當歸、芍藥、紅花、乾地龍、川鬱金、血竭各10克。

丹參、雞血藤各30克,蟬衣6克。

兼氣虛加黨參、黃耆各30克;兼濕滯便溏加白朮、雲苓各15克。

若表現為低熱惡寒,身痛肌痛,咳嗽稀痰,口不渴,大便軟,皮膚瀰漫性或局限性發硬,具蠟樣光澤,甚至萎縮,關節活動障礙,張口困難,無汗或多汗,舌淡紅、苔薄白,脈數,治以宣肺散寒,調和營衛,通絡化瘀,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桂枝、芍藥、當歸、紅花、烏梢蛇、地龍、木瓜、丹參、苡仁等。

陽虛血瘀:眼瞼、面部及手背發緊腫脹,握拳不緊,局部堅硬,皮膚多呈粉紅色或黑白相間,伴畏寒肢冷,關節疼痛,腰膝酸軟,性慾減退,齒搖髮落,納差,口不渴,便溏,舌體腫大或胖大而潤。

舌質淡、苔灰滯,脈沉細弱。

溫腎散寒,活血化瘀。

陽和湯加減。

熟地30克,鹿角霜20克,炒白芥子10克,肉桂10克,炙麻黃10克,乾薑10克,當歸10克,紅花10克,炙甘草10克,雞血藤30克,鹿銜草30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