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覺降低最怕…受傷還不知道 | 痛覺不敏感

【聯合報╱記者林伯驊/報導】 糖尿病患常因為周邊神經病變,身體對痛覺與危險的敏感度降低,往往受傷了還不自覺,如同電視廣告中,阿嬤的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快訊諾富特員工染疫家人新增家樂福中和店、樂華夜市足跡udn/元氣網/健康百科/新陳代謝痛覺降低最怕…受傷還不知道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4-11-1710:57聯合新聞網元氣周報【聯合報╱記者林伯驊/報導】糖尿病患常因為周邊神經病變,身體對痛覺與危險的敏感度降低,往往受傷了還不自覺。

記者陳立凱/攝影糖尿病患常因為周邊神經病變,身體對痛覺與危險的敏感度降低,往往受傷了還不自覺,如同電視廣告中,阿嬤的腳被腳踏車輪壓過,絲毫沒有反應。

患者約3%有周邊血管問題,當血管阻塞情形嚴重,甚至得動手術。

為何糖尿病患比較容易受傷?血管阻塞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治療呢?末梢神經異常感覺變遲鈍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蔡翰林說,糖尿病患者傷口感染機率大,對比一般有傷口的正常人,被二度感染、甚至嚴重到需要截肢的機率高出20倍。

為避免惡化至此,建議身體若出現異狀,一定要立即求助醫師。

蔡翰林解釋,糖尿病患較常引發併發症,如周邊神經病變、血管病變。

前者使得末梢神經異常,患者感覺跟著變遲鈍,對危險的反應力降低,甚至「受傷了還不知道」;由於免疫力也不如常人,傷口若第一時間未處理,持續曝露在外,容易遭到感染。

血液循環變差傷口難癒合患者因為周邊神經病變,血液循環變差,傷口也難以自主癒合。

蔡翰林說,患者本身對受傷反應慢、傷口癒合能力差,加上容易重複感染,務必要加強看管身體大大小小的傷口。

一旦發現破皮、傷口,一定要請專業醫師評估,若無法立即尋求醫療人員,蔡翰林說,應保持傷口的清潔,可以清水沖洗,然後利用優碘簡易消毒,不要隨意碰觸避免感染,之後迅速就醫。

周邊血管阻塞三高患者常見什麼是下肢周邊血管阻塞?蔡翰林解釋,血管因為動脈硬化,內部產生斑塊逐漸累積,造成血管內通道變得狹隘,血液無法流通,進而阻塞,彷彿打了個死結。

血液無法輸送到下肢,相關症狀跟著產生。

此情況時常可見於年長者、老菸槍、糖尿病患、高血壓與高血脂病患、腎功能不佳者等。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發生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如果再加上上述使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就會造成血管阻塞。

間歇性跛行會愈來愈嚴重下肢血管阻塞會有何症狀?蔡翰林說,依病況嚴重程度有不同表現,通常外觀上,因為血液受阻,無法流至下肢,會持續出現冰冷、皮膚顏色暗沉,腳毛相較稀疏。

他指出,一般天氣冷、情緒緊張,也會造成手腳冰冷,這是末梢血管暫時收縮,透過浸泡熱水、待情緒相對緩和,就會恢復;但是血管阻塞者,連指甲都呈現偏紫黑色。

蔡翰林說,下肢血管阻塞初期,病患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不到幾步,明顯感覺肌肉疼痛,稍作休息後,肌肉組織得以靠血液循環得到補償,感覺會比較和緩;但繼續走一段路,相同疼痛感循環出現。

當阻塞情形日益嚴重,血液幾乎無法輸送至下肢時,膚色明顯轉為暗紫色,不行走也感到劇烈疼痛,小腿變得無力。

情況更惡化,四肢冰冷、皮膚發黑,組織開始壞死,從腳指頭向上延伸至腳部。

▇當下肢血管塞住治療第一步掌控血糖遠離危險因子下肢周邊血管阻塞該如何治療?蔡翰林解釋,應先控制導致阻塞的危險因子,如戒菸、控制血糖、降低血脂、血壓等,透過飲食、運動復健,改善血流量。

血管尚未全面阻塞,可透過藥物治療,增強血液循環;或者擴張血管,避免斑塊再形成,讓血液順利通過血管狹隘處。

若嚴重到需要進行手術,現以血管繞道手術、血管介入治療為多,又以後者為主。

醫師評估檢查後,利用導管放入血管,利用導線穿過狹窄阻塞處,再以氣球擴張,撐開血管壁,抑制血管內皮細胞。

若成效不彰,會考慮在血管內放入支架。

他強調,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控制住本身的慢性病,外出時盡量穿著有包覆的鞋子,避免受傷;一但有傷口,必須盡快就醫,讓醫師評估傷口情況和末梢血液循環,並接受適當治療,才能避免傷口惡化,甚至面臨截肢。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元氣周報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