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 | 臂神經叢損傷

造成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的常見的尾險因子包括有肩難產、胎兒過重(大於4500公克)、胎位不正、前一胎有臂神經叢損傷。

因為上述原因,造成寶寶出生經過狹小產道時受到較多的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站導覽回首頁高榮首頁小中大語音服務視覺輔助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全文檢索關鍵字Search進階搜尋手機選單復健部簡介業務職掌本科醫師群兼任主治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行政人員運動防護員職能復健中心(工作強化中心)身障義肢中心特色醫療-檢查與治療(2021/07/05增修版)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肺復健中心健康體適能中心學術活動排程跨團隊會議神經疾患骨關節疾患心肺疾患小兒復健癌症復健高齡復健職能復健衛教單張臨床小札復健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長照2.0專業服務-「IADLs復能、ADLs復能照護」說明主橫幅樣式設定:::小兒復健回首頁復健衛教小兒復健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劉亦修醫師高雄榮民總醫院主治醫師 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定助理教授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專長:兒童復健及早期療育     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    當發現小嬰兒只動某一側手,另一邊手卻很少動,一直擺在身旁,這時就要高度警覺是不是手臂的神經有受損,此即醫學上所稱的臂神經叢損傷。

約1000名出生嬰兒就會有1~2位有臂神經叢損傷。

造成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的常見的尾險因子包括有肩難產、胎兒過重(大於4500公克)、胎位不正、前一胎有臂神經叢損傷。

因為上述原因,造成寶寶出生經過狹小產道時受到較多的拉扯力量,而造成手臂神經受傷,可分成(1)上臂頸椎第5,6節神經損傷,(2)下臂頸椎第8和胸椎第1節神經損傷,(3)全臂神經損傷。

臨床表現以肩膀、手肘、手脘或手指缺乏動作及感覺缺失,甚至因為長時間不動而導致關節攣縮。

亦需注意有無合併鎖骨骨折或斜頸。

醫師會依病情選擇合宜的神經理學檢查,若有需要可進行X光、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檢查、或其他影像檢查。

治療以復健為優先,首先是(1)正確擺位:躺臥時肩膀外展45~60度;前2週不宜側躺在患側或趴臥,這會使神經再受傷;(2)增加寶寶對患側手的感知:局部輕拍、輕刷、戴上有搖鈴的手環,這樣可以促進肌肉張力並使寶寶注意到這隻手,以增加其動作之動機;(3)被動關節活動:建議兩周後開始幫寶寶的肩(外展,外旋,屈曲)、肘(屈曲,旋前,旋後)、脘及手指做輕柔且緩慢的關節運動;若有合併鎖骨骨折,此時需避免肩關節運動;頻次為一天3~4回,每回10~20次(4)電刺激:一個月後可以考慮使用;(5)運用寶寶的原始反射誘發動作;(6)配合寶寶發展的主動動作訓練。

大部分臂神經叢損傷預後都不錯,75%會自發性功能恢復;3~4個月後若手功能未恢復,需考慮外科手術。

回上一頁回最上面回首頁:::最新消息本科簡介復健部簡介業務職掌本科陣容本科醫師群兼任主治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行政人員運動防護員職能復健中心(工作強化中心)身障義肢中心治療項目特色醫療特色醫療-檢查與治療(2021/07/05增修版)神經電學檢查軟組織超音波靜脈雷射(ILIB)腦中風腦傷帕金森病增生療法(PRPD5W)運動心肺復健治療下背痛閃爍顯像復健學腫瘤復健職能復原吞嚥機能復健體適能訓練超音波導引注射義肢輔具應用身障整合醫療功能性內視鏡震波治療平衡功能訓練脊髓/脊柱肉毒素注射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肺復健中心健康體適能中心教學活動學術活動排程跨團隊會議門診時間表復健衛教神經疾患骨關節疾患ILIB靜脈雷射-啟動修復心肺疾患小兒復健癌症復健高齡復健職能復健衛教單張臨床小札臨床小札住院醫師計畫認定委員會(RRC)復健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長照業務長照2.0專業服務-「IADLs復能、ADLs復能照護」說明高榮醫訊-本科相關網站English病患問與答網站導覽回首頁高榮首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