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治療方法

基本治療骨質增生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骨質增生骨質增生,一般認為與骨關節炎等同概念。

只不過骨質增生是從病理解剖上直接命名,而骨關節炎是從症状學來命名。

目錄1病因分類1.1頸椎骨質增生1.2腰椎骨質增生1.3膝關節骨質增生1.4指端退行性變1.5跟骨骨刺2輔助檢查3診斷4骨質增生的鑒別診斷5預防6中醫對本病認識7治療7.1基本治療7.2家庭治療8正確對待骨質增生9飲食注意事項10參看病因分類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

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骨質增生病因等有關。

1.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

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5.營養學:骨質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鈣。

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頸椎骨質增生病因:年齡因素、慢性勞損、外傷、咽喉部炎症、發育性椎管狹窄、頸椎的先天性畸形、代謝因素、精神因素等均能引起頸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

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導致癱瘓。

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腰椎骨質增生▲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

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

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状,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

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病變發展及分類:(一)從時間上分,腰骨質增生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隱蔽階段,實際已經出現了增生部位,增生的厚度或長度僅在1~2毫米左右。

此時對人的活動尚不構成影響,且無自我感覺,或稍有感覺也不體現為明顯的症状。

所以,在隱蔽期一般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一階段大約持續1~2年的時間。

第二階段為明顯階段,骨質增生的長度超過5毫米以上,對人體活動有明顯的影響。

左邊椎間盤增生時,人體向左傾斜和彎曲,左邊的肢體即引發酸、痛、麻感。

反之亦如此。

有的人處於正常體位時也會產生一些症状,這說明某處神經長期受壓迫。

此階段如果沒有得到根本的治療,則可能長期痛苦,以至影響正常的生活活動。

這一階段可延續多年,以至一直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為癱瘓或運動障礙階段。

一般骨質增生部位多、增生長度超過10毫米以上,多年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導致癱瘓或行走困難。

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二)從形態上分,腰椎骨質增生可分為四種。

1、膨出狀:臨床上最普遍,即在骨質外層增厚,使表面層膨出。

稱之為椎間盤膨出,也叫突出或肥大。

2、角狀增生:在椎間盤的上角邊處形如牛角盤的突出,且向上挑,邊沿有尖狀突出,最易產生嚴重的症状。

一般發生在頸、腰椎間盤上。

3、柱狀增生:發生在活動角度較大的小關節部位,如指關節、膝關節等處。

局部症状比較明顯但影響不大,痛苦也較少。

但有個別人在腰椎處也長出長達20毫米的柱條骨體,影響十分嚴重。

4、粒狀贅生體:發生在經常活動的大拇指與掌的活動關節處,在關節縫外贅生一粒球狀骨體,粒徑可達4~6毫米左右。

影響其手指正常工作,甚至無力。

在膝關節處也可以出現此現象。

膝關節骨質增生▲發病原因:3.1外傷因素由於損傷、膝關節畸形或炎症等因素造成膝關節負重力線的改變,使膝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面受力不均勻,衝擊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