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嚼冰塊有助大腦運作 | 吃冰塊的好處

食冰癖被認為是「異食癖」的1種,患者行為近乎強迫症,嗜吃冰塊等不含營養的食物甚至物品,有時會伴隨心理問題發生,女性及兒童比例略高於男性。

研究:嚼冰塊有助大腦運作李昀澔2014/11/1620:00點閱34460次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嚼冰塊」,有助增加腦部血流量,促進大腦神經細胞運作。

(photoby維基百科)【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冷飲見底時,將冰塊撈起放進嘴裡嚼得「嘎吱」作響,竟有助增強大腦神經細胞反應。

多數人嚼冰塊通常只為好玩或享受冰涼感,但也有人「一嚼上癮」,過去研究顯示,有這類「食冰癖」者,多因體內缺乏鐵質所致。

食冰癖被認為是「異食癖」的1種,患者行為近乎強迫症,嗜吃冰塊等不含營養的食物甚至物品,有時會伴隨心理問題發生,女性及兒童比例略高於男性。

美國賓州大學團隊發表於《醫學理論》期刊的研究發現,一般人有食冰癖比例僅4%,「缺鐵性貧血」患者則逾5成。

賓州大學心理系副主任梅麗莎杭特指出,曾有多位缺鐵性貧血食冰癖者表示,嚼冰塊「有點像喝咖啡」,具有提神效果,研究團隊據此推論,嚼冰塊或有助促進神經細胞運作。

研究人員測試一般人與缺鐵性貧血患者敏捷、警覺等瞬間反應能力及專注力,在受測同時讓受試者飲用室溫水或嚼冰塊。

結果意外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在喝室溫水時,受測表現類似注意力不足患者,反應較慢、出錯率偏高,但嚼冰塊時,卻與常人無異。

杭特解釋,「冰塊從口入」時,會引發類似「潛水反射」的現象,也就是深潛時,臉部接觸冰水,心跳會立刻變慢,輸往四肢的血流量減少,轉而輸往大腦及其他重要器官。

此外,冰塊使體溫瞬降,造成交感神經興奮,也會使輸往腦部的血流量增加,因而增強大腦反應。

杭特分析,嚼冰塊理論上也有助增加常人大腦血流量,但由於一般人腦部「血氧濃度充足」,不像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血紅素製造不足,導致紅血球攜氧量下降而顯得「頭昏腦鈍」,就算嚼冰塊後腦部血管血氧濃度提高,對神經細胞反應改變有限。

相關新聞中年人貧血頭暈恐罹患大腸癌提早揪出大腸癌美核准家用試劑英人造血問世美食藥局不看好推特分享臉書分享LINE分享台灣醒報可用鍵盤操作今日必讀後一篇掌握磁浮列車技術中國全方位佈局今日必讀前一篇年輕人投第一票選舉結果揭曉最新熱門挪威政黨輪替左派主打財富差距BNT接種意願高下周管制有望放寬伊朗伸援黎巴嫩石油經敘利亞躲制裁熱門新聞軍公教擬加薪3%學者憂政治考量姚文智振興券創意推5千紀念新鈔疫情短時間難止藍籲適度開放觀光沒拿到登月合約貝佐斯狀告NASA不公跨校防疫展現成果優化檢測與防疫熱門副刊文章〈社論〉為許多耽延立法的案子請命大家要現金!《今日靈修》美國與阿富汗《今日靈修》無語問蒼天灰犀牛加黑天鵝全球「水深火熱」中(202...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