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手不能動...嬰兒換衣服, 牽小朋友手要小心脫臼喔 | 寶寶手 不能動

患肢經大人牽拉手腕後引起。

患肢前臂不能自行抬舉或屈曲,旋前、旋後則疼痛。

在手肘橈骨頭處,按之有明顯 ...結帳小鋪我的提袋商店購物車050+更年期空巢期新增話題防疫疫情動態放電遊樂場崩潰煮婦快餐超狂DIY在家上課媽媽好累新增話題影音懷孕等孕助孕經驗孕媽咪私房話產後月子瘦身新增話題育兒寶寶大小事母乳哺育天使寶寶新增話題教育幼兒學習小學生國高中升學品格教養才藝發展新增話題生活保健醫療美體美顏家事與興趣好康與活動公益愛心房屋議題新增話題旅食親子旅遊美味料理新增話題閒聊閒聊八卦心事悄悄說新增話題閨房閨房情事新增話題工商買賣交流托育與職場課程與活動理財與保險撿便宜情報新增話題BabyHome討論區閒聊閒聊八卦回應話題新增話題收藏訂閱回應新增話題收藏訂閱分享寶寶的手不能動...嬰兒換衣服,牽小朋友手要小心脫臼喔~返回列表JeanJean2009-03-2722:41:26版主1138@他訊息MyHome更多檢舉只看板主禮拜一我想扶發財寶坐起來,結果她大哭,我才發現她手放在背後,就這樣她手不動了,不能翻不能爬,而且一直哭哭.我嚇壞緊急送醫,又到網路查資料才知道這叫牽拉肘~還好發財寶因為照X光,喬來喬去忽然之間就好了~不過我們不是專業的,還是交給醫生處理比較好喔~尤其是很小的幼兒====================================一、主要症狀:患兒患肢手肘呈現半屈狀旋前垂於體前,不能舉手,拒絕拿、取食物及玩具,並拒絕大人碰觸。

肘部略有腫脹但外形無明顯變化,肘部由於受牽拉傷後疼痛、怕觸碰,尤其在橈骨頭處壓痛明顯,肘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制。

二、臨床解剖及病因病理橈骨近端的骨(骨后)大約於5~7歲左右才開始出現,到6~7歲時橈骨頭逐漸增大,18~20歲左右開始與橈骨癒合。

故幼兒的橈骨頭尚未完全發育,橈骨頭與橈骨頸的橫徑幾乎相等。

橈骨頭完全位於肘關節囊內,周圍無任何韌帶和肌腱附著。

但被一條起於尺骨後緣的一條環形韌帶所圍繞,即橈骨環狀韌帶,此韌帶由堅韌的強力纖維構成,內面襯以一薄層軟骨。

當肘關節過於內收位,該韌帶可因橈側副韌帶的過度牽張而被動運動。

此病多見於5歲以下的幼兒,是有一定的道理,引起原因是幼兒的橈骨頭未發育,環狀韌帶不足以緊密包裹橈骨頭,二者間並有潛在的間隙,加上關節囊鬆弛、在外力的作用下易發生半脫位。

***通常幼兒在走路跌倒時,由於幼兒手腕部恰恰被成人握持而肘部突然受到強大的牽拉力所致,這類意外常發生在擁擠不堪的場合,像是大賣場、百貨公司、車站等。

逢百貨業周年慶開打,許多幼童跟著大人上陣血拼,往往也是意外發生的高峰期。

平日上下樓梯時發生的牽拉肘也不少。

朋友裏面也有小孩太皮跟爸媽拉扯產生這種狀況的~嬰兒穿衣服拉手角度不對也有可能~***肱橈關節鬆動,關節間隙加大,關節腔負壓增加,而把關節囊的滑膜組織和環狀韌帶吸入關節腔,加上環大頭小,使得橈骨被環狀韌帶卡位而阻礙自行復位,呈現半脫位。

肱橈關節鬆動產生疼痛,小兒反射性屈肘,致使肱二頭肌突然收縮,由於肱二頭肌止於橈骨粗隆,恰好將鬆動的橈骨頭拉向前方,引起橈尺近側關節的錯位。

由於橈骨頭發育不全,頭頸相差無已,寬鬆的環狀韌帶會發生不全滑脫,會阻礙關節的自行復位,造成半脫位。

橈尺近側關節錯位也會引起前臂骨間膜和環狀韌帶的緊張,交鎖住橈骨頭而不得自行復位,須經手法復位。

三、如何正確診斷是牽拉肘患肢經大人牽拉手腕後引起。

患肢前臂不能自行抬舉或屈曲,旋前、旋後則疼痛。

在手肘橈骨頭處,按之有明顯壓痛。

X線檢查難以顯示出異常,但可鑑別排除骨關節或其他損傷。

四、治療治療頗為簡易:家長坐好抱患兒在懷中,醫者面對患兒坐好。

以患側右側為例,醫者右手掌握住患兒右手掌腕部虎口交叉,姆指在手背部,醫者的左手四指握在患兒肘之外側,拇指握在肘之內側。

醫者雙手握住腕、肘後,先由小範圍輕輕柔軟旋轉拮抗牽拉,慢慢加大旋轉範圍,若聞關節響聲即已入臼。

為確認已入臼,醫者可助患兒做屈肘於前胸,屆腕向前,即所謂「蛇形刁手」之動作。

若可做此動作表示關節已復位,有時疑似牽拉肘但整復時聽不到關節復位響聲,是脫臼早已自行復位,但仍疼痛發炎所致,患兒手不願抬起。

外用青草膏、如意金黃散加酒、蜜調黏稠狀,敷塗棉布上貼於患部,日二換。

五、注意事項幼兒筋骨嬌嫩,故作對抗牽拉時,稍加用力即可,切忌用力過猛、過大;復位後疼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