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症(Ascariasis) | 豬蛔蟲

豬蛔蟲幼蟲移行會造成肝臟被膜與被膜下的纖維化,稱為蛔蟲斑或奶色斑。

圖12 上圖的近照。

肝小葉間白色的是 ...首頁 │ 網站導覽 │ 公務信箱站內搜尋: ‧人數統計:2189058 服務項目豬隻生產醫學家禽生產醫學反芻獸生產醫學專題演講投影片教學常見病變圖說生產醫學團隊出版品與豬共舞相關網站連結母豬場與肉豬場媒合平台首頁 / 常見病變圖說 / 豬隻 / 蛔蟲症(Ascariasis)蛔蟲症(Ascariasis)本頁關注人數:8896人(此功能啟用於2014年6月24日)  圖1蛔蟲多寄生在小腸前半段,蛔蟲幼蟲移行時可造成肝細胞損害,使肝臟表面發生蛔蟲斑(奶色斑)。

若有大量蛔蟲寄生,會造成腸壁變薄,從漿膜面即可見腸內的蟲體。

  圖2從蛔蟲寄生部位切開後露出蟲體。

幼蟲往體內移行,會造成肝臟有白斑及肺臟有小結節形成。

  圖3從蛔蟲寄生部位切開後露出蟲體。

幼蟲往體內移行,會造成肝臟有白斑及肺臟有小結節形成。

  圖4切開寄生部位的腸管,露出許多與腸管平行的成蟲。

豬隻若有大量的蛔蟲寄生,會造成宿主的發育受阻、下痢及異嗜等。

 圖5  本圖為屠宰場被摘除集中的蛔蟲寄生小腸。

由外觀,可見腸管變得圓實,觸感硬、乏彈性,須以手指逐段去按壓才可找到蛔蟲。

蛔蟲少量寄生時,寄生部位的小腸因蛔蟲機械性刺激,較正常腸管圓實。

  圖6被摘除的蛔蟲寄生小腸。

大量蟲體聚集的腸管明顯擴張變薄,多條成蟲由切口處鑽出。

  圖7本圖為屠宰場的工作人員自病變小腸中取出,並丟棄在地上的豬蛔蟲成蟲。

  圖8豬蛔蟲(Ascarissumm)雄蟲長15~25cm,直徑約3mm。

雌蟲長達41cm,直徑達5mm。

角皮厚,蟲體強韌。

雄蟲有交接剌,長約2mm,粗大(圖上)。

母蟲陰門開口於體前三分之一部,陰道短,並分歧成二條往後延伸的子宮(圖下)。

  圖9豬蛔蟲的受精卵,呈卵圓型,黃棕色,50~75×40~50μm,卵殼厚,且被有一層波浪形的蛋白膜(圖左)。

未受精卵較長形,90×40μm,卵殼較薄,外層蛋白膜不明顯或消失(圖右)。

  圖10嚴重而慢性的蛔蟲病病例。

腫大的肝臟,表面由於密佈不規則星狀白斑而呈灰紅色,粗糙,觸感堅實。

淋巴瘤病變亦很相似,須小心鑑別。

 圖11肝臟表面因有許多不規則形狀的白斑散佈,而被整付摘棄。

豬蛔蟲幼蟲移行會造成肝臟被膜與被膜下的纖維化,稱為蛔蟲斑或奶色斑。

  圖12上圖的近照。

肝小葉間白色的是結締纖維組織增生,各個小葉界限均非常明顯。

同時可見很多大的白斑。

蛔蟲性肝炎,初期病變為間質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與嗜酸性球浸潤。

晚期嗜酸性球消失,大量的淋巴球浸潤於結締纖維組織之間。

 圖13不規則星芒狀或長條狀的白斑,密佈整個肝葉表面,有些微凹陷,這種白斑是豬蛔蟲幼蟲移行所造成。

  圖14圖片中間(箭頭)有一直徑約0.2mm的粉紅色透明圓形突出灶,是蛔蟲幼蟲移行的末期病灶。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版權所有©2012ATITAllRightsReserved350台灣苗栗縣竹南鎮科東二路52號‧TEL:03-758-5700IE6.0以上‧OPera9.01以上‧1280*1024以上為最佳瀏覽狀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