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常識】新生兒心臟閉鎖不全如何照顧? – 到府坐月子推薦 ... | 新生兒心臟 閉鎖 不全 手術

關於我們公司簡介人才招募服務項目方案介紹工作重點訂購程序付款方式訂購Q&A新知分享產前須知育兒常識母乳哺育產後須知親子分享客戶好評坐月子資訊月子餐食譜坐月子Q&A母嬰用品線上預約聯絡我們聯絡資訊最新消息異業結盟合作來信育兒常識bynm_usr2018年9月18日每對即將成為父母的夫妻,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生下百分之百正常健康的寶寶。

然而事實上,卻有好幾%的新生兒將會帶著各式各樣的先天異常出生,其中更以先天性心臟病最多,至少1%以上。

也就是說,每個月生產四百個新生兒的醫院,同時也誕生了四到六個罹患心臟病寶寶。

一聽到心臟病,任何人都會震驚、慌張,更充滿疑問:我們家都沒有心臟病,寶寶怎麼會有?有沒有危險?需要開刀吃藥嗎?會不會好?下一胎是不是也會一樣? 先天性心臟病出生時就有的心臟病,都可以稱之為先天性心臟病。

無畸不有:缺損破孔、狹窄不通、血管長錯位置、瓣膜異形、共用心房與單一心室等。

所造成的症狀與結果,從毫無任何影響至立即致命都有可能。

儘管近年來,台灣出生率大為降低,心臟病的比率卻未減少,甚至由於早期診斷技術的進步,發現率反而比以前提高。

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認知,從彩色杜卜勒超音波發明以來,已有更深入和真正的了解,但也給醫師、家長、保險公司或法律單位帶來若干新的問顥,確實有必要重新再討論。

 開放性動脈導管與卵圓孔胎兒的心臟血管循環,是經由臍靜、動脈與胎盤,在子宮內由母親供應全部養分,其中的「動脈導管」與「卵圓孔」負責胎兒循環重要的輸送通道。

卵圓孔是左右心房間心房中隔中的圓孔,讓來自臍靜脈的營養血,由右心房經此孔至左心房、室到主動脈;動脈導管是肺動脈與主動脈交通的血管,讓肺動脈血液流往降(下)主動脈。

當胎兒出生,脫離母體,自行肺臟呼吸,剪斷臍帶,臍靜、動脈不再參與循環,新生兒必需自行建立循環系統,由胎兒循環過渡新生兒循環至一般人體循環,導管與卵圓孔階段性任務完成,功成身退,且非自我消失不可,因為新系統中,它們已被視為疾病黑名單。

幾天幾週甚至幾月後,如仍堅持苟生,為了整體的正常健康,必需選擇適當的時機斷然採用藥物、心導管阻斷術或開刀予以根絕。

在過渡時期,僅將其認定於觀察名單,甚至還會特別為家屬、保險公司解釋為「屬正常範圍」。

由於原來正常,過了幾天幾週,同樣的情況又可能變成異常,保險公司往往為了怕誤漏任何一個,乾脆全歸類患有心臟病,如按此標準,所有新生兒因都有動脈導管與卵圓孔,全部是先天性心臟病患?當然不是!先天性心臟病的確定診斷,必需採動態調整性的,按胎兒、新生兒、嬰兒與幼童期,有不同的定義和治療對策。

正常的瓣膜閉鎖不全另外,是否任何從彩色超音波心圖,出現符合傳統疾病定義的影像,均得將其診斷為心臟異常?例如傳統之三尖瓣膜或肺動脈瓣膜閉鎖不全(或名回流),一向被認為是心臟病,不能以正常之生理現象視之。

但在彩色超音波掃瞄下,幾乎百分之百新生兒都有此閉鎖不全,甚至連另兩個瓣膜(僧帽瓣和主動脈瓣),部份也有同樣的現象。

而百分之九十九這些新生兒都很正常很健康,閉鎖不全當然也可能終生存在。

所以過去所謂的瓣膜閉鎖不全,實際上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臟,只不過以前不知道。

很遺憾,目前很多保險公司或法律單位,只要超音波報告出現上述任何敘述,不論另外再出具診斷書說明其為正常,依然一律當成被拒保的病人,而此長期的判定結果,也影響了一般大眾對瓣膜閉鎖不全誤解。

類似的情形,還有經常造成新生兒心雜音的末梢肺動脈狹窄,也是屬於過渡時期的正常生理現象。

至於心雜音、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適當的治療原則,也需要重新再討論。

 心臟病童照顧上需注意事項◎評估寶寶的生命徵象及一般情況體溫方面:1.觀察四肢溫度是暖和、濕冷或冰冷。

2.正常口溫:36.6-37.4度(測量3-5分鐘)3.正常肛溫:37.4-37.8度(測量1-3分鐘)4.正常腋溫:36.2-36.6度(測量5-10分鐘)心跳脈搏方面:觀察是否有心跳過快或過慢情況。

一般脈搏速率為:新生兒約140-160次/分;嬰兒約110-140次/分;兒童約80-100次/分。

呼吸方面:1.呼吸速率:觀察呼吸是否喘快。

.一般呼吸速率為:新生兒約40-50次/分,嬰兒約30-40次/分;兒童約20-30次/分。

2.呼吸型態:觀察是否有呼吸費力的情況、肋間凹陷、胸骨凹陷、鼻翼有無煽動等現象。

皮膚方面: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