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窮得只剩招牌 四大兒童醫院的「國王新衣」 | 台大小兒科推薦

硬著頭皮上架的,只有台大、馬偕、中國醫藥大學和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

牌子掛上了,但馬偕、中國附醫只能把原本兒科病房樓層重新整修;台大雖然有獨立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搶救兒童高死亡率【政策篇】窮得只剩招牌──四大兒童醫院的「國王新衣」生活.醫藥4/2/2018文字張雅雯楊惠君攝影林佑恩余志偉吳逸驊林韶安設計林珍娜醫療兒少生活.醫藥4/2/2018文字張雅雯楊惠君攝影林佑恩余志偉吳逸驊林韶安設計林珍娜醫療兒少生活.醫藥4/2/2018文字張雅雯楊惠君攝影林佑恩余志偉吳逸驊林韶安設計林珍娜醫療兒少比美、加晚了整整一個世紀、比日本遲了50年,台灣「兒童醫院」催生近20年才出現。

全台僅有的台大、馬偕、彰基和中國醫藥大學4家兒童醫院,除了「招牌」外,內裝設備、預算人力、評鑑標準迄今仍遠遠落後國際,連衛福部官員也坦承「玩假的」。

「95!95!」院內急救廣播響起,呼叫醫護趕往急救。

不一會,媽媽淒厲的哭聲在加護病房外迴蕩,靜默的樓層彷彿也悲愴無語。

另一扇門裡,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跟著揪心,「我希望,有一天我都聽不到這個。

我希望,我們是有人陪伴他、去互動,但是,我們全院只有一位兒童醫療輔導師,現在請育嬰假中⋯⋯孩子病危或臨終,不會只有孩子需要照顧,父母的哀傷也需要專業的人介入,但是,我們卻沒辦法做到⋯⋯」這是台灣唯一國立的台大兒童醫院加護病房現場,離「友善兒童醫療照顧」的目標,還好遠。

不到1公斤的巴掌天使,胎便擠破腸子,必須緊急手術,由小兒外科醫師把細如麵條的腸子撈出來,尋找破洞處修補。

手術前的準備工作比手術本身還驚險,孩子太小,肚子一剖開、腸子拉出來,水分就會散失、有失溫危險;術前,新生兒科醫師林湘瑜得先去「佈置手術房」,在冷氣空調的成人手術室裡,把早產兒用的加溫輻射台推進去、烤燈備好,讓冰冷的手術房溫度調升,因為這麼小的孩子連蓋「被子」都可能被「壓傷」。

最後,再從新生兒加護病房推入開刀房,短短3分鐘的路程,步步心驚。

這是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裡的手術實況。

兒童醫院裡,連兒童專用手術房都沒有。

「台灣面臨少子化,設置兒童醫院使兒童醫療『集中化』及優質發展,強化兒科醫師之訓練。

美國在主要城市均有一家以上之兒童醫院,日本每一個縣也都有一家兒童醫院。

根據美國的經驗顯示,獨立兒童醫院的表現遠比綜合醫學中心的兒科部門為佳,因此,本署將設置兒童醫院提供兒科病人更完整的醫療照護列為政策重要目標,將為我國開啟兒童醫療新紀元。

」這是2013年還沒改制衛生福利部的衛生署,在「兒童節給全國兒童的賀禮」新聞稿中,聲稱已規劃於全國北、中、南、東地區設立6~8家兒童醫院,包括台大、林口長庚、中國附醫、彰基、高醫、高雄長庚、成大、馬偕等可望有多家獨立的兒童醫院正式開業掛牌。

5年過去,台灣兒童醫療顯然還停留在「舊世紀」。

只是院中院問題1:預算未獨立,斷手又跛足原本第一個掛牌、國內兒科醫師群最龐大的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早就撤銷登記,剩兒童醫療大樓。

硬著頭皮上架的,只有台大、馬偕、中國醫藥大學和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

牌子掛上了,但馬偕、中國附醫只能把原本兒科病房樓層重新整修;台大雖然有獨立兒童醫院大樓,營運卻全掛在總院底下,經費、預算只能看總院臉色,自身都難保,難以成為帶動台灣兒童醫療的火車頭。

馬偕兒童醫院發展總執行長李宏昌指出,當初衛福部承諾透過不同計畫,每年可支援兒童醫院約1億元,「後來一毛錢都沒有,所以每家兒童醫院都虧得一蹋糊塗。

」2014年成立的馬偕兒童醫院,整修病房花了近4億元,病房成本逐年攤提,目前每年約虧損1億元;彰基兒童醫院一年也虧4,600多萬元。

監察院2015年的調查報告提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開院時,就向總院借支2億元;台大兒童醫院年虧3,100萬元。

呂立直言,國內4家兒童醫院徒有名稱,都是無法獨立的「院中院」,「醫院評鑑時要求我們要獨立,事實上我們沒有獨立的預算,就連兒童醫院的『招牌』都是自己花錢修改,台大兒童醫院的行政專職人員只有一個祕書,我們仍是台大醫院的小兒部醫師。

」Fill1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

(攝影/林韶安)台大醫院與台大兒童醫院在北市衛生局的醫事機構代碼拆成兩個,對衛生局來說台大兒醫醫師執業是掛在兒童醫院;但對教育部來說,這些醫師仍是台大醫院小兒部的編制,兒童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