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問題? 新眼光看生命 | 終止懷孕心理
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發現自己懷孕,難免感到徬徨。
從表面看來,墮胎似乎是最快令生活重回正軌的方法,但事實並非這樣。
從受孕一刻開始,一個人的生命已開始 ...生命的奇蹟如何抉擇?墮胎: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問題?產前檢查有異樣怎麼辦?給孩子一個機會倫理角度宗教角度過來人的故事她和他的故事十位選擇不墮胎的台灣母親為生命護航我們邀請你用新眼光來看「生命」禱詞相關資訊最新消息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發現自己懷孕,難免感到徬徨。
從表面看來,墮胎似乎是最快令生活重回正軌的方法,但事實並非這樣。
從受孕一刻開始,一個人的生命已開始了,這是無可爭辯的。
以人工方法把這生命摧毀,只會造成更多問題和不能彌補的後果。
墮胎對婦女的後遺症:01有些婦女墮胎後身體及生理機能永久受損,終生不育[1]02曾經墮胎的婦女日後有較大機會自然流產[1]03很多婦女在墮胎後出現性功能障礙、飲食失調[1]04很多研究指出曾墮胎兩次的婦女在日後再懷孕時,嬰兒在三十二週前早產的風險高兩倍;而墮胎四次或以上的婦女在日後再懷孕時,嬰兒在二十八週前早產的風險增加八倍[2]05曾經墮胎的婦女較可能死於心臟疾病、自殺、意外、心血管疾病等,即使研究員找來背景(即年齡和心理健康)相近的研究對象,仍得出相同結論[3]06感到寂寞(久缺男伴或家人支持),經歷墮胎後症候群(Post-AbortionSyndrome,即恐懼、無助、驚恐等症狀)[4]07因心理問題尋求援助的婦女中,曾墮胎的比起沒有墮過胎的為多[5][6]08在首次懷孕時墮胎的婦女患抑鬱症的風險比誕下孩子的婦女高出65%[7]09曾墮胎的婦女相比沒有墮過胎的較傾向對兒女施以暴力(如掌摑、拳打腳踢、體罸等行為)[8]10在意外懷孕的婦女中,選擇墮胎的比起選擇誕下孩子的更經常喝酒。
[9]墮胎與抑鬱症葡萄園事工(Rachel’sVineyardMinistries)的創辦人(TheresaBurke)接受辛力社訪問,談及婦女與其未出生的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墮胎與抑鬱症的關聯。
Theresa曾輔導過數以千計曾墮胎的婦女,她的看法如下(節錄):懷孕不是病態,而是自然的事。
女性身體生來就有孕育生命的本能。
由於生理上和內分泌的改變,加上受到身邊支援系統和文化背景影響,孕婦會與胎兒產生一份心理上的連繫。
女性十月懷胎,正好讓她有充裕時間經歷情感和心理上的轉變,培養母性。
所以,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都經歷成長上急劇的改變。
一個突然被人粗暴地拿走孩子的母親,會感到一份自然的傷痛。
墮胎婦女面對的是不自然的死亡。
很多時她們會覺得墮胎違反了自己的道德和天性。
她們心中那個孕育、保護、扶養小生命的「母親」形象會完全破碎。
墮胎觸及女性自我意識的三個核心問題:她作為女性的身份、她的個人道德,以及她為人母親的身份。
墮胎亦等如失去孩子——又或至少失去孕育孩子的機會。
無論如何,當事人必須面對、處理這種損失,並抒發哀傷的情感。
自然流產的母親同樣經歷到失去孩子,但由於墮胎是孕婦故意及有意識地結束自己孩子的生命,所以墮胎者會有更強烈的罪咎和羞恥感。
對於墮胎婦女來說,那份失落感只能埋藏於心;家人或朋友很難給她們支持安慰。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曾經墮胎的婦女日後有較大機會自然流產。
當日後懷孕而流產時,她們的哀傷和抑鬱往往是錯綜複雜的,因為她們心底裡會認為這是上天對她們的懲罰。
墮胎對孩子父親的影響:一直以來,多數有關墮胎的研究集中在女性身上,但孩子的父親心理上同樣受到衝擊。
瑞典曾有一項研究,探討16至20歲的年輕男子在女友墮胎後所受的影響。
在79位男子中,只有25位願意參與研究,顯示他們的經歷可能痛苦得不想再提起。
參與研究的男性有以下感受:內疚:因為一顆生命就此結束,亦因為自己同意女友墮胎致使她受痛苦悲痛、憂慮、難過:因為他們在法律上就墮胎一事上沒任何影響力難過:因為醫護人員只顧他們的女友而忽略他們妒忌:看見他人的孩子為家庭帶來喜樂參考:ZENIT:TheresaBurke專訪InducedAbortionandRiskofLaterPrematureBirths,JournalofAmericanPhysiciansandSurgeons2002;8:46-49DeathsAssociatedWithPregnancyOutcome:ARecordLinkageStudyofLo
從表面看來,墮胎似乎是最快令生活重回正軌的方法,但事實並非這樣。
從受孕一刻開始,一個人的生命已開始 ...生命的奇蹟如何抉擇?墮胎: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問題?產前檢查有異樣怎麼辦?給孩子一個機會倫理角度宗教角度過來人的故事她和他的故事十位選擇不墮胎的台灣母親為生命護航我們邀請你用新眼光來看「生命」禱詞相關資訊最新消息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發現自己懷孕,難免感到徬徨。
從表面看來,墮胎似乎是最快令生活重回正軌的方法,但事實並非這樣。
從受孕一刻開始,一個人的生命已開始了,這是無可爭辯的。
以人工方法把這生命摧毀,只會造成更多問題和不能彌補的後果。
墮胎對婦女的後遺症:01有些婦女墮胎後身體及生理機能永久受損,終生不育[1]02曾經墮胎的婦女日後有較大機會自然流產[1]03很多婦女在墮胎後出現性功能障礙、飲食失調[1]04很多研究指出曾墮胎兩次的婦女在日後再懷孕時,嬰兒在三十二週前早產的風險高兩倍;而墮胎四次或以上的婦女在日後再懷孕時,嬰兒在二十八週前早產的風險增加八倍[2]05曾經墮胎的婦女較可能死於心臟疾病、自殺、意外、心血管疾病等,即使研究員找來背景(即年齡和心理健康)相近的研究對象,仍得出相同結論[3]06感到寂寞(久缺男伴或家人支持),經歷墮胎後症候群(Post-AbortionSyndrome,即恐懼、無助、驚恐等症狀)[4]07因心理問題尋求援助的婦女中,曾墮胎的比起沒有墮過胎的為多[5][6]08在首次懷孕時墮胎的婦女患抑鬱症的風險比誕下孩子的婦女高出65%[7]09曾墮胎的婦女相比沒有墮過胎的較傾向對兒女施以暴力(如掌摑、拳打腳踢、體罸等行為)[8]10在意外懷孕的婦女中,選擇墮胎的比起選擇誕下孩子的更經常喝酒。
[9]墮胎與抑鬱症葡萄園事工(Rachel’sVineyardMinistries)的創辦人(TheresaBurke)接受辛力社訪問,談及婦女與其未出生的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墮胎與抑鬱症的關聯。
Theresa曾輔導過數以千計曾墮胎的婦女,她的看法如下(節錄):懷孕不是病態,而是自然的事。
女性身體生來就有孕育生命的本能。
由於生理上和內分泌的改變,加上受到身邊支援系統和文化背景影響,孕婦會與胎兒產生一份心理上的連繫。
女性十月懷胎,正好讓她有充裕時間經歷情感和心理上的轉變,培養母性。
所以,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都經歷成長上急劇的改變。
一個突然被人粗暴地拿走孩子的母親,會感到一份自然的傷痛。
墮胎婦女面對的是不自然的死亡。
很多時她們會覺得墮胎違反了自己的道德和天性。
她們心中那個孕育、保護、扶養小生命的「母親」形象會完全破碎。
墮胎觸及女性自我意識的三個核心問題:她作為女性的身份、她的個人道德,以及她為人母親的身份。
墮胎亦等如失去孩子——又或至少失去孕育孩子的機會。
無論如何,當事人必須面對、處理這種損失,並抒發哀傷的情感。
自然流產的母親同樣經歷到失去孩子,但由於墮胎是孕婦故意及有意識地結束自己孩子的生命,所以墮胎者會有更強烈的罪咎和羞恥感。
對於墮胎婦女來說,那份失落感只能埋藏於心;家人或朋友很難給她們支持安慰。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曾經墮胎的婦女日後有較大機會自然流產。
當日後懷孕而流產時,她們的哀傷和抑鬱往往是錯綜複雜的,因為她們心底裡會認為這是上天對她們的懲罰。
墮胎對孩子父親的影響:一直以來,多數有關墮胎的研究集中在女性身上,但孩子的父親心理上同樣受到衝擊。
瑞典曾有一項研究,探討16至20歲的年輕男子在女友墮胎後所受的影響。
在79位男子中,只有25位願意參與研究,顯示他們的經歷可能痛苦得不想再提起。
參與研究的男性有以下感受:內疚:因為一顆生命就此結束,亦因為自己同意女友墮胎致使她受痛苦悲痛、憂慮、難過:因為他們在法律上就墮胎一事上沒任何影響力難過:因為醫護人員只顧他們的女友而忽略他們妒忌:看見他人的孩子為家庭帶來喜樂參考:ZENIT:TheresaBurke專訪InducedAbortionandRiskofLaterPrematureBirths,JournalofAmericanPhysiciansandSurgeons2002;8:46-49DeathsAssociatedWithPregnancyOutcome:ARecordLinkageStudyof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