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最容易發炎及老化!專家教這樣吃抑制腸道發炎 | 腸道細菌感染發炎

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的共通點是,兩者都是腸道黏膜出現慢性發炎所引起的疾病。

由於產生發炎的原因不明,這兩種病都被視為難治(但非不治)之症。

另外,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新聞/健康知識+腸道最容易發炎及老化!專家教這樣吃抑制腸道發炎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8-09-2611:26遠流文╱摘自《抗發炎:斷開百病最強絕招》【文、圖/摘自遠流《抗發炎:斷開百病最強絕招》,作者池谷敏郎】腸道是人體當中,最容易發炎(以及老化)的器官。

圖/ingimage腸道是人體當中,最容易發炎(以及老化)的器官。

大家都知道,腸道是食物從口腔進入體內後的聚集處,同時也是最容易囤積有害物質等毒素的場所。

如果一次把大量的食物送進肚子裡(暴飲暴食),或是連續不斷地狂吃零食、點心,胃部就會來不及處理,於是,食物就會在沒有被充分消化的狀態下,被送進腸道裡面。

腸道內的壞菌(BadBacteria)會分解滯留在腸道內的未消化物,但於此同時,也會產生有害的物質或氣體等毒素。

腸道會把這些毒素視為異物,並為了保護腸壁而展開攻擊,於是引起腸道發炎。

其實不光是暴飲暴食,其他像是睡眠不足、生活習慣不佳、壓力過大,甚至年齡增長等原因,也會導致腸道發炎,若遲遲未能治癒,就會演變成慢性發炎,腸道細胞屢遭破壞,最後成為各種生活習慣病。

  腸道慢性發炎的可怕之處在於,體內約七成的免疫細胞都聚集在腸道裡,因此一旦出了問題,不僅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極大,同時也會形成過敏原因,也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腸炎或大腸癌。

另外,在腸道把食物養分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運送至全身時,那些有害的物質也會從腸道傳送至人體各處。

一般來說,腸道內緊密聚集的「上皮細胞」會保護腸壁,避免多餘的物質侵入腸壁內側。

然而,當腸道內部的狀態失衡、引起腸壁發炎後,上皮細胞的防禦就會潰堤,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就會侵入內側。

這樣一來,腸道內所增加的有害物質、悶燒所引起的火花(指引起發炎的介質),就會穿過腸壁,進入血管,使全身多處開始悶燒——這些飛濺的火花會四散至肝臟、心臟、胰臟、腎臟等各個部位,進而引起嚴重的疾患。

舉個例子,如果火花飛濺到胰臟,就會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引起糖尿病;血管一旦開始悶燒,就會引起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致命性重病……更嚴重的是,甚至連腦部疾病或癌症等全身性疾患,都可能源自於腸道內的悶燒。

因此,預防腸道慢性發炎可說是常保健康的關鍵。

就連安倍首相也得過的罕見腸病在二○一六年所做的全國調查中,罹患「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Colitis)的患者有二十萬人;「克隆氏症」的患者則有七萬人。

過去,兩種疾病都被稱為罕見疾病,但現在已相當普遍了。

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的共通點是,兩者都是腸道黏膜出現慢性發炎所引起的疾病。

由於產生發炎的原因不明,這兩種病都被視為難治(但非不治)之症。

另外,在醫學上,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這類因腸道發炎所導致的疾病,一般通稱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簡稱IBD)。

潰瘍性大腸炎肇因於大腸黏膜糜爛(潰爛)或潰瘍(比糜爛更嚴重)。

就連日本的安倍晉三首相也曾罹患潰瘍性大腸炎,因此,知道此種疾病的人應該不少。

潰瘍性大腸炎往往伴隨著腹瀉或腹痛,且病期拖得相當長。

病患有可能在二十歲左右時發病,儘管病症時好時壞,但發炎情況往往會持續許多年。

另一方面,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相同,同樣是在年輕時期發病,病症拖延難纏之餘,腸道一樣會持續發炎。

但克隆氏症比較麻煩,其發炎部位往往不僅止於大腸,從嘴巴到肛門之間的消化道,都可能出現發炎或潰瘍,這部分和潰瘍性大腸炎不大相同。

此外,潰瘍性大腸炎是在腸道黏膜(最內層)發生糜爛或潰瘍,相對於此,克隆氏症則會在腸道內的所有部位(所有層次)出現發炎症狀,這部分兩者也不一樣。

那麼,為什麼這兩種原為罕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現在會這麼常見呢?醫學界仍在研究直接原因,但至今仍尚未明朗。

有人認為,遺傳性(體質)、飲食或壓力等方面的生活習慣、腸內環境失衡等錯綜複雜的因素,都是導致發病的原因。

「2:1:7」健康法則雖然不論是潰瘍性大腸炎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