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最高的皮膚癌!台大醫:一年內出現新「痣」且形狀不一 ... | 黑色素細胞癌ptt

因此,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測與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他也指出,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 ...閱讀全文0陳稚華2021年3月16日上午2:33·6分鐘(閱讀時間)一顆小小的「痣」竟可能是黑色素瘤!民眾該如何區別和預防呢?(圖片來源/nastya_gepp@pixabay)一名30多歲女性,因愛美想除痣前往皮膚科診所,卻意外發現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竟是「惡性黑色素瘤」!收治該個案的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個案經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發現該痣的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3期惡性黑色素瘤。

」個案除了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

根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惡性黑色素瘤占整體皮膚癌發生個案數僅7%,致死率卻高達58%。

一顆小小的「痣」怎麼會變得這麼嚴重?惡性黑色素瘤該如何早期發現治療?致死率高!如何區別是「痣」還是「黑色素瘤」?問到惡性黑色素瘤是怎麼來的?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解釋,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起源於基因突變,30%的惡性黑色素瘤來自良性痣,「日曬與遺傳是惡性黑色素瘤發生的兩大關鍵因子,日曬可讓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增加2至4倍,家族性遺傳佔惡性黑色素瘤約10-15%。

」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指出,黑色素瘤是最惡性的皮膚癌,非常容易轉移且死亡率高,雖然在中老年人較常見,但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且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病。

根據統計,東方人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現於手腳,包括指甲下方、指頭及掌面,大多數顏色為黑色或咖啡色,偶而是紅色或肉色(非色素性黑色素瘤),接近一半是從良性黑痣演化而來,有時候難以與良性黑痣作區分。

那民眾要如何區別是一般的痣,還是可能是黑色素瘤?癌症基金會提到,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包括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衡,直徑大於0.6cm,及逐漸變大變凸。

惡性黑色素瘤在早期時就有可能轉移至局部淋巴結及內部其他器官(包括肝、肺、腦、骨骼)。

吳教恩也指出,民眾可利用「惡性黑色素瘤ABCDE自我檢查指標」初步檢視:A(Asymmetry對稱性):若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需要特別留意。

B(Border邊緣):若是皮膚病變,會有邊緣呈鋸齒狀,或是缺角、突起,或是沒有明顯邊界等外觀。

C(Color顏色):正常的痣通常顏色均勻,如果痣看起來有不均勻的多種顏色,或是顏色深淺不一,都要留意。

D(Diameter直徑):若直徑大於6公釐以上,或是持續變大要注意。

E(Evolving改變):痣的本身產生任何變化,快速隆起、擴大、顏色變化、新症狀如出血、癢,可能就有問題台大醫:一年內出現新「痣」且形狀大小不一,就要留意不過,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

朱家瑜也提醒,平時應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

朱家瑜整理問卷調查中,民眾對於痣的三大迷思:1.只重命相與美觀,遺漏惡性黑色素瘤好發位置朱家瑜說明,許多民眾因命理或美觀曾進行除痣。

調查指出,有超過9成民眾最在意臉部的痣。

此外,曾有4成5民眾考慮除痣,且4成5民眾中,有高達6成曾因外觀考慮除痣;因命理因素想除痣的民眾也有超過1/3。

朱家瑜補充,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根據調查,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2.長痣不自知調查顯示,除了有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亦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也幾乎沒有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

朱家瑜提醒,民眾應隨時提高警覺留意身上的痣,「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

」3.不痛不流血就以為沒事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的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但對於痣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產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徵兆症的認知則幾乎零概念。

那麼「痣」出現在哪些部位最該擔心呢?朱家瑜指出,在台灣,惡性黑色素瘤好發部位為71%發生在肢端、12%在四肢、11%在軀幹,2%則出現在頭或頸部。

朱家瑜補充,腳底平常受力點,更是惡性黑色素瘤好發部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