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環境、全球危機 3件您該知道的事 | 環境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從全球經濟到生活日常,疫情徹底顛覆人類習以為常的運作模式。

2020年COVID-19大蔓延,與幾世紀以來人為的環境 ...搜尋搜尋環境議題主題文章上一頁分享專題報導氣候3mins2020年3月20日病毒、環境、全球危機──3件您該知道的事作者:Greenpeace綠色和平※看更多【疫情與環境系列】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從全球經濟到生活日常,疫情徹底顛覆人類習以為常的運作模式。

2020年COVID-19大蔓延,與幾世紀以來人為的環境破壞有何關聯?不能搭飛機、工廠停擺帶來的碳排減量,給您我什麼省思?政府應對危機的各種舉措,可否作為面對氣候危機的參考?以下為您剖析。

1.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與病毒大蔓延是否有關?開疆闢土,是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進展。

但近幾年,隨著人口迅速增長,過去以往認知的開發,正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

從砍伐森林、開路、採礦到都市化,迅速破壞萬物賴以為生的棲地。

人類一步步入侵,大自然一步步後退,但是,她也會反撲。

人口快速成長,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卻也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有研究指出,人類過度侵入大自然,將增加了人類和不同物種接觸的機會,包括許多目前尚不認識的病毒。

一個家喻戶曉的案例,就是1976年在非洲爆發的伊波拉病毒。

在非洲,果蝠被認為是病毒可能的天然宿主,也會透過黑猩猩等動物傳播。

所謂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es),就是任何可經由動物傳染給人,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傳染病,它們透過人畜之間直接傳播,或是藉由病媒傳播(例如蚊子),將病原體帶入另外一個生物體上。

人畜共通病毒是可經由動物傳染給人,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疾病。

此圖為馬來西亞的果蝠,攝於1995年。

這次的疫情也不例外。

人畜共通傳染病已在國際間引起密切關注,它們通常是過去未被發現的疾病,或是毒性在演化過程中增強,或偶然傳入不具對抗該疾病免疫力的族群或物種,主要傳染的原因為人與野生物種的接觸。

2008年就有英國研究團隊指出,全球有335種於1960-2004年之間出現的疾病,其中至少60%是來自動物,如以下幾個人畜共通傳染病案例[1][2]:拉薩熱(LassaFever):由拉薩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熱,常透過受傳染的多乳頭大鼠尿液或糞便,傳播給人類。

拉薩熱在西非國家相對普遍,約有30萬至50萬件案例,每年導致約5,000人死亡。

立百病毒(NipahVirus):1999年於馬來半島爆發,起於豬圈受到野生蝙蝠攜帶的病毒影響,並在豬隻體內繼續演化。

由於豬隻在遺傳學中的地位與人類更接近,不僅傳染了當地農民,更造成105人死亡。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2002年於中國廣東爆發,由蝙蝠經過野生果子狸傳入人類物種。

一年內傳播到30個國家與地區,並奪走700多條人命。

人類為了飼養牲畜,大規模砍伐林地,據統計全球80%的毀林是為了農牧業生產。

面對環境破壞,您我可以怎麼做?首先,要思考我們與大自然互動的模式。

人類行為不免會帶來破壞,而對大自然予取予求的思維,是值得省思的。

我們已經從山林裡取得許多林木、礦產、動植物資源,但是否可以循環利用資源,而非不斷地開發?亞馬遜雨林遭受大火,竟是因為人類對於肉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而需要清除林地。

此外,在亞馬遜大火之後,過度開發工業化畜牧而破壞山林的問題,再次受到關注(全球80%的毀林是為了農牧業生產[3]),該問題根源於人類對於肉品的需求大量增加。

綠色和平長期要求企業以永續的方式生產,停止破壞森林來養殖牲畜,另一方面,亦推廣少肉多蔬,從個人層面做出改變。

(延伸閱讀:亞馬遜雨林持續大火,與畜牧業有關?!)2.航班大減、工廠停擺帶來的碳排減量,帶來什麼省思?許多航班受疫情影響而決定停飛。

(此為示意圖)受肺炎嚴重影響的中國大陸,也是世界碳排大國,光是在今年二月份的前三周,由於工廠、煉油廠停擺以及航班大減,碳排放就已經比去年同期降低25%[4]。

作為一個工業污染大國,中國的碳排放減少對全球都有顯著影響:這三周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就已經等同於美國紐約州一整年的碳排放。

工業化生活極度依賴化石燃料,卻因此造成碳排放居高不下,加速氣候危機。

這也透露著,現在工業化的生活環境,仍然非常倚賴化石燃料。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