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 | 癬英文

癬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到导航跳到搜索维基百科中的醫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

癬在手臂上的癬类型dermatomycosis[*]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感染科、皮肤病学ICD-10B35.4ICD-9-CM110.9DiseasesDB17492eMedicineemerg/592MeSHD014005[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癬在现代医学中是用来特指由亲角蛋白的皮癬菌感染角化上皮引起的皮膚真菌病,[1]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成为皮癣菌病。

富含角蛋白的角化组织包括皮肤表层的角化层、毛发与指甲,因此常见的皮癣菌病有头癣、体癣、足癬(俗稱香港腳)、甲癬等。

有些疾病的名称也含癬字但卻不是皮癬菌病,如掌黑癣(Tineanigra)、汗癣(汗斑,TineaVersicolor)、牛皮癬(Psorasis)、疥癣(Scrabies)等,它们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被排除在皮癣菌病B35之外。

目录1历史2形成黴菌的有利條件3癬的種類4參考資料历史[编辑]体癣与地衣的比较尽管文化不同,癣这个名称在世界各地却有类似的定义。

早在旧约《圣经》的《利未记13:39》中就有关于癣(Tetter)的描述[2]。

在希腊-拉丁语地区,古罗马时期的盖伦(129年-200年)将任何寄生虫导致的圆形或环形的皮肤损害都叫癣(Tinea)。

[3]类似地,在斯拉夫语[4]和汉语地区,任何地衣样、圆形的皮肤损害叫做癣(参看图片)。

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战国时代成书的《山海经》[5]和隋朝的《诸病源候论》[6]中,都有有确切的关于癣及其治疗的描述。

现代医学的癣则特指由亲角蛋白的皮癣菌引起的圆形、环形或不规则型斑片状皮损[1]。

因此,有些真菌虽然能引起皮癣样损害,甚至也使用癣作为病名,如掌黑癣(Tineanigra)、汗斑(TineaVersicolor),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皮癣菌病,因为这些致病菌没有特异性角蛋白亲和性。

其他还有牛皮癣(Psorasis)、疥癣(Scrabies),都不是皮癣菌引起的。

形成黴菌的有利條件[编辑]潮濕環境衛生環境惡劣個人免疫力低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亦較容易生癬癬的種類[编辑]因搔抓長癬部位而造成的傷口,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由於癬是形成在皮膚的表面,故此在身體上舉凡被皮膚覆蓋的地方都有機會生成癬,特別是皮膚比較侷促的地方如腋下、趾隙間。

常見的癬有以下各種:頭癬足癬手癬股癬體癬(英语:Tineacorporis)甲癬紅癬參考資料[编辑]^1.01.1BARRYL.HAINER.DermatophyteInfections.AmFamPhysician.2003Jan1;67(1):101-109.. ^biblegateway.com.ENCYCLOPEDIAOFTHEBIBLE–TETTER. ^G.P.Donald.Thehistory,clinicalfeatures,andtreatmentoftineacapitisduetoTrichophytontonsuransandTrichophytonviolaceum.AustJDermatol1959Dec;5:90-102.doi:10.1111/j.1440-0960.1959.tb01573.x.PMID:13817465DOI:10.1111/j.14400960.1959.tb01573.x. ^dobrodar.org.Скольколечитсялишайудетей?. ^无名氏.《山海经·中山经·69》其中多修辟之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十三·白癣候.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癬&oldid=66011111”分类: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動物身上的真菌病隐藏分类:包含医学声明的条目Infoboxmedicalcondition导航菜单个人工具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户登录名字空间条目讨论不转换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视图阅读编辑查看历史更多搜索导航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帮助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工具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打印/导出下载为PDF打印页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