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週期 | 黃體期計算

對於占據平均月經周期28天中14天的黃體期而言,女性的可孕期大約會發生在月經第二周和第三周初。

用於節育的自然避孕法(又稱「計算排卵表法」或「生理規律法」)是一種 ...月經週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月經週期示意圖月經週期,又稱作經期、生理期,是人類女性在生理上的循環周期,發生在其他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週期[1]。

有性繁殖可能與否和月經週期有著密切的關係[2][3]。

對人類來說,女性的月經週期從21到35天不等,一般在28天左右[4]。

依據發生地點是卵巢還是子宮,每次月經都可以分為數個階段[2]。

卵巢階段可以分為濾泡期、排卵和黃體期,而子宮階段則可以分為行經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每個階段都由內分泌系統控制,因而也可以使用激素避孕(英語:Hormonalcontraception)的方法來防止發生[5]。

人類與其它物種不同,相對於其他雌性動物在排卵期有明顯的外表特徵,排卵期的女性外表變化相當不明顯,一個女人或許會感覺到她的排卵,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則是難以識別的,這稱作隱性排卵;這個特點則是具有社會生物學意義的。

相反,其它物種通常通過熱度來感受信息。

類人猿是除人類之外唯一一種擁有隱性排卵的哺乳動物。

目錄1概括2階段2.1月經來潮2.2卵泡期2.3排卵2.4黃體期3激素控制3.1性腺3.2下視丘和腦垂體3.3神經系統上的循環效應4與受孕的關係5避孕和月經來潮5.1激素選擇5.2對月經初潮的影響5.3支配性和靈活性的避孕方法5.4其他的避孕方法6月經不調6.1排卵中止6.2經血量不正常6.3周期時間6.4閉經6.5初潮過早7月經和月亮8月經與文化9俗名9.1密契主義10哺乳動物的動情週期11參考資料12外部連結概括[編輯]醫學上認為唯有靈長類(包括人類在內)經歷的生殖周期才叫做月經,除此之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生殖周期稱為動情週期。

月經由生殖激素系統調節,是生物繁殖的需要。

一個女人的初次月經被稱為初潮,而初潮的出現標誌著女性已經步入了青春期。

女性初潮時的平均年齡為12歲,而8歲至16歲初潮也均屬於正常現象。

遺傳、飲食與身體健康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使初潮提前或者延後到來[6]。

月經的停止標誌著女性已經邁入了絕經期,又稱更年期。

絕經期女性的平均年齡為51歲,當然就像初潮一樣,遺傳、疾病、手術與醫學治療等等多方面因素會使絕經期提前或者延後,40至58歲步入絕經期均屬於正常現象。

而絕經期在35歲或之前到來則定義為早衰[7]。

月經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每個女性的月經周期也有長有短,一個女性的最長周期減去最短周期結果在8天以內的都屬於正常現象。

長短之差小於4天的女性非常少見。

而長短之差在8天至20天則有些適度的反常。

長短之差在21天以上的女性則屬於嚴重反常。

(詳見月經不調)[8]月經周期從第一天月經來潮開始算起,原因是月經來潮的發作相當符合於激素分泌的周期。

大體上可將月經分為下表中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長短因人而異,因周期而已。

下表中的天數取的是平均值。

階段名稱天數月經來潮1-7卵泡期(又稱作濾泡期,增殖期)5-13排卵(不屬於階段,而是分界線)14黃體期(又稱作分泌期)15-26缺血期(一些分法將此階段併入了黃體期)27-28在卵泡期間,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子宮內膜變厚。

在激素的複合影響下,卵巢內的卵泡開始增大,幾天之後一個或偶爾兩個卵泡開始呈顯性狀態(非顯性狀態的卵泡則開始萎縮消退)。

顯性狀態的卵泡則進入排卵期,期間卵泡會釋放一個卵子。

(受精卵則會成為胚胎,在一周至兩周的時間內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

而未受精的卵子在排卵開始一天後,開始死亡並被女體吸收。

排卵後,殘餘的顯性卵泡則轉變成黃體;黃體的首要功能是釋放大量的黃體激素(又稱孕激素、黃體酮)。

在黃體酮的影響下,子宮內膜開始為可能的胚胎做胚胎植入的準備,從而進入妊娠狀態。

如果兩周內胚胎植入沒有發生,黃體則會開始死亡,引起急劇的黃體酮、雌激素濃度下降。

這種激素濃度下降則會導致子宮內膜脫落,而這個過程就叫做月經來潮。

跡象表明胎生動物早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