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婦女注意的子宮內膜癌 | 子宮息肉黃體素

* 有子宮停經婦女使用單一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作更年期荷爾蒙替代療法。

* Lynch syndrome 家族型非息肉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222期(2018年5月)  值得婦女注意的子宮內膜癌婦產部婦科魏銘洲主任       子宮內膜癌在歐美是婦科癌症的首位。

台灣由於國人生活和飲食習慣逐漸西化,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再加上長年推動抹片檢查發揮成效,使子宮頸癌的個案逐年減少,自2012年起,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已經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女性生殖道常見的癌症。

     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報告,2015年台灣有2,128例新增的子宮內膜癌患者。

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5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約有8-10%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30%會發生在40歲到停經期間。

哪些婦女是子宮內膜癌發生高危險群?  雌激素(動情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基本的因素,危險因子有:*肥胖:如超重8-20公斤者會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3倍,超重20公斤以上則高出10倍,由於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精緻食物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女性的身體脂肪較多,雌激素濃度相對較高。

*完全沒有生育過的婦女,由於荷爾蒙與排卵因素,未曾懷孕、不孕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初經來得早的婦女,晚停經的婦女(大於52歲)。

*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病:研究指出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關,且糖尿病罹癌機率比一般人高3.4倍。

*導致動情素增高的卵巢腫瘤。

*多囊性卵巢患者,通常排卵不易,卵巢不容易釋放黃體素,無法對子宮內膜提供保護作用。

*如乳癌患者服用Tamoxifen亦比較易患子宮內膜癌。

*有子宮停經婦女使用單一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作更年期荷爾蒙替代療法。

*Lynchsyndrome家族型非息肉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簡稱HNPCC)與子宮內膜癌有關,較平均年齡早10-20年發生。

*家族病史:家族中有一級直系親屬罹患過婦科類癌症或是子宮內膜癌者,則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       停經後出血,如果停經一年以上發生出血,另外更年期間的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許多婦女會誤以為是即將停經前的亂經,但若是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週,或者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月經與月經之間不正常的出血,或是月經期間拉得相當長,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子宮內膜癌篩檢及診斷方法        至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癌仍無一理想有效的篩檢方法,但是曾經罹患子宮內膜增生症、罹患家族非息肉大腸直腸癌或是本身服用Tamoxifen藥物的婦女,應接受定期的陰道超音波篩檢。

      在停經後出血的婦女用超音波來掃描子宮內膜的厚度,若內膜厚度超過4mm,或內膜厚度小於4mm但持續出血,則需進一步做進行子宮內膜切片,子宮內膜搔括術,或子宮鏡取得內膜組織標本送病理學檢查,以斷定是否為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以手術的方式為主       標準的子宮內膜癌治療方式是婦癌分期手術,將全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腺以及主動脈淋巴腺摘除或者加上腹網膜摘除,若手術之前有子宮頸基質侵犯,需做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手術不僅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癌症的手術病理分期,用於後續治療計畫的擬定與預後的評估。

手術後如果是第一期有復發風險高危險因子和第二期的患者,通常於手術後還要加做輔助性的放射線治療;而第三和第四期的患者,通常還會進行化學治療以及輔助放射線治療。

     本院將引進前哨淋巴結造影(SentinelLymphNodeMapping)用於早期子宮內膜癌手術。

手術時可先用循血綠染料(Iodocyaninegreen)注射於子宮頸,然後用特殊攝影機偵測綠色螢光,這些染色之前哨淋巴結則取出送病理檢查,若無轉移,則同側淋巴結不需要再拿取,可減少手術淋巴結全部切除可能引起的淋巴囊腫及下肢淋巴水腫等併發症。

子宮內膜癌荷爾蒙療法     對於年輕、有生育考慮之患者,若為第一期子宮內膜型腺癌分化程度佳,經核磁共振檢查無侵犯到子宮肌肉層及子宮外,也無骨盆腔淋巴線的轉移,才能於詳細解釋下考慮荷爾蒙治療法,使用口服黃體素制劑或黃體素避孕器治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