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少女左右鼠蹊部輪流發作內膜異位瘤 | 毛囊炎硬塊鼠蹊部

... 不是所謂的毛囊炎,而是在她的左側鼠蹊部的地方長了一粒約2公分大的凸出物,外表黑黑的,摸起來略軟,這是典型的內膜瘤,她並不會經痛。

HOME健康新知醫療分科腫瘤科»婦產科»男科»兒科»牙科»骨科»內科»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眼科»精神科»動物醫院»醫療生技»美麗新知»兩性議題»育嬰親子產前照護»產後護理»哺乳»育兒護照»親子生活»即時新聞減重塑身中醫減肥»西醫減肥»運動塑身»減重營養»塑身補習班»吃出健康低卡飲食»防癌飲食»疾病飲食»健康小學堂»養生保健中醫調理»自然偏方»養生指南»保健迷思»銀髮族失智症專區銀髮樂活»銀髮長期照護»銀髮性生活»常見疾病失智症攝護腺退化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銀髮骨健康十大慢性病關節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肝炎腎臟病氣喘骨質疏鬆症痛風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子宮癌胰臟癌食道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癌症百科癌症飲食»癌症照護»線上諮詢名人名醫影音健康新知熱門影音健康智慧塑身補習班健康小學堂健康小食堂專題熱門:大腸癌腎結石心肌梗塞糖尿病子宮肌瘤首頁>健康新知>婦產科>女性泌尿生殖疾病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Google+收藏12018/11/1上午09:17:04華人健康網收藏(關鍵字:毛囊炎,經痛,林正權,內膜異位瘤,內膜瘤)女性生病,有時候真的很難理解箇中原因跟邏輯。

一位17歲的高中女生,今天來到診間陳述她的下體在經來時會長一顆東西,一開始,我無法會意過來,以為是女性常發生的外陰毛囊發炎,她雖沒性關係,我仍徵求她的同意,作下體外面的視診檢查,一看,原來不是所謂的毛囊炎,而是在她的左側鼠蹊部的地方長了一粒約2公分大的凸出物,外表黑黑的,摸起來略軟,這是典型的內膜瘤,她並不會經痛。

一年前,我才治癒她右側鼠蹊部內膜異位瘤,吃3個月的口服藥就將她有一年病史的瘤完全去除掉(根據她的陳述,因這一年,她都沒再回診)。

沒想到,一年之後,她又在左邊鼠蹊部出現同樣的腫瘤(上個月月經期才出現),這是我第一次碰到的很特殊的病例,要治癒它很簡單,藥物治療就可以了,但自己也再度認識子宮內膜刁鑽的個性。

當晚,我趕緊查網路醫學有關文獻,但沒有看到同樣是左右兩側輪流發作的案例,都是單發的,只有一例是双發,今天這件,應該算是頭一件。

每個月,子宮內膜需換裝時,退下來的舊膜大多數會隨經血流到陰道去,極少部份會沿輸卵管或溜進血管或淋巴管內隨血液或淋巴液到身體各處,這是大家熟悉的內膜異位症產生的路徑,可是隨輸卵管掉到腹腔的異位內膜有些若掉到子宮邊的圓韌帶上,專家發現它們會沿著這條韌帶攀爬上去到體外鼠蹊部,造成腫瘤狀,這就是所謂的女性鼠蹊部內膜異位瘤發生的緣由。

內膜異位瘤 罕見左右鼠蹊部輪流發作內膜細胞無腳,攀爬的方式很困難,所以這種案例很少,大約是在0.3-0.6%之間,這種病人少有經痛(原因不明),它是悄悄地默默地來,所以很多人對它很陌生,因此很誤判的機會很多,其實診斷很簡單,跟著經來才發病的特性就可確診了。

右側鼠蹊部異位瘤的發生率較左側多很多,原因很有趣,一是脫落的內膜碎片經過輸卵管掉落到腹腔時,腹腔內有一股順時鐘的右轉漩渦,會將內膜碎片送到右邊的圓韌帶(右側月經型氣胸也是這股右轉氣漩造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左側圓韌帶前面有乙狀結腸擋住,所以異位內膜碎片就難以抵達此處。

所以兩側同時發生的機率就少很多了,不過我發現的實際例子,年紀輕,只有17歲,沒有經痛史,一年前在右側發病,治癒後,隔了一年,接著在左側鼠蹊部又發病,我曾查過已發表的文獻中並無相同的案例,我這個,應該算是首例。

內膜異位瘤外圍並無被膜,開刀起來要處理乾淨並不容易,所以以藥物治療為首要選擇,好在它都不大,都在2公分左右,藥物治療的效果很好,但要花點時間,我的經驗是至少要3個月。

內膜異位症型式很多,防不勝防,但每次發病都在經期時就該注意了。

本文出自:婦產科醫師林正權的部落格(情境照片/華人健康網圖庫提供)※更多內容請見《婦產科醫師林正權的部落格》南瓜皮別扔~電鍋蒸南瓜解便祕、防癌一級棒!喝咖啡能減肥?營養師:不是咖啡因最神奇,竟然是它…妙齡女狂掉髮,竟是甲狀腺亢進惹禍 這樣做重拾蓬盈秀髮有潛在風險?指揮中心宣布:對案939美國確診返國後檢驗陽性個案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措施營養師教使用馬鈴薯、地瓜取代糯米做元宵!DIY高纖五彩圓低熱量、少負擔外傳:指揮中心一開始沒有買到BNT疫苗是因為商業利益鬥爭?陳時中回應了肥胖、胰島素抗性都是脂肪肝元凶!遠離「失代償」肝硬化,搶救脂肪肝5要訣眼睛也會感冒?飛蚊症像咳嗽難治?陳瑩山:人人必經玻璃體「更年期」恐害失明【影音版】寒流冷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