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糖尿病中心 | 糖尿病皮膚

衛教:淺談糖尿病皮膚病變. 作者皮膚科主治醫師/黃鴻怡 文章來源:嘉基院訊150​期 在糖尿病病人,胰島素的異常及提升的血糖導致代謝、血管、神經及免疫的異常 ... │首頁│加入我的最愛│導覽│ 醫事人員專區藥品查詢糖尿病知識 糖尿病衛教 糖尿病新知病友園地 33聯誼會 糖娃娃 活動相簿衛教影片網路連結嘉基首頁   衛教:淺談糖尿病皮膚病變                          作者皮膚科主治醫師/黃鴻怡                          文章來源:嘉基院訊150期在糖尿病病人,胰島素的異常及提升的血糖導致代謝、血管、神經及免疫的異常。

會影響心血管、腎臟、神經、眼精及皮膚等器官。

幾乎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會有皮膚異常的表現。

以下為糖尿病病人常見的皮膚異常狀況:1.第2型糖尿病預測指標-黑色棘皮症:黑色棘皮症被視為發展第二型糖尿病的預測指標。

臨床上可見在彎曲皺摺處,例如後外頸部、腋下、鼠蹊部及腹部皺褶,可見褐色至灰黑色乳突狀的皮膚增厚,病兆通常成對稱分布。

一般而言,後頸部是最常被影響的部位。

有極少數報告認為黑色棘皮症和惡性腫瘤的相關性,但是只有當黑色棘皮症發展非常迅速或是在非肥胖或非糖尿病的成人,此時才需要進一步篩檢有無惡性的可能。

2.結締組織增厚-侷限性關節活動:臨床上可見皮膚徵狀是手指的關節周邊結締組織增厚,導致關節的活動性喪失。

最初影響的是小拇指的末端關節,逐漸進展到所有手指。

手肘、膝蓋或是腳關節也可能被影響。

臨床上可見當雙手掌靠近時,雙手指的指間關節無法併攏,即所謂的「祈禱象徵」。

除了關節收縮,皮膚也會呈現增厚、像蠟般的光滑。

治療此狀況需要嚴格的血糖控制,如此可以避免或是治療侷限性關節活動。

3.不痛、對稱的皮膚硬化增厚-糖尿病性硬皮症:臨床上可見上背部及頸部皮膚呈現不痛的、對稱的硬化及增厚。

可能會進展到臉部、肩膀及前軀幹。

皮膚呈現木皮似的風乾橘子皮狀。

每一百個糖尿病病人約有2.5到14個人會罹患糖尿病性硬皮症。

長期罹患糖尿病合併有肥胖的病人有較高機會罹患此疾病。

4.糖尿病患最常見的足部潰瘍:每一百個糖尿病患者約有15到25個患者會罹患足部潰瘍。

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足部潰瘍主要和周邊神經病變、壓力及創傷有關。

糖尿病病人會喪失皮膚感覺神經。

不合腳的鞋子及襪子是導致足部潰瘍的主要原因。

足部過度摩擦會導致雞眼,接下來會導致潰瘍產生。

潰瘍主要發生在大拇指及第一及第二的掌指關節。

潰瘍周邊可見一圈硬皮。

甚至可能引發軟組織感染及骨髓炎。

標準治療糖尿病性潰瘍的方法包括清創、減少足部負荷及良好的傷口照顧。

避免足部潰瘍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功課。

糖尿病病人應養成定期足部檢查。

以下提供糖尿病病人足部照護規範。

假如糖尿病病人同時罹患足癬,應好好治療足癬,以避免足部傷口。

同時應鼓勵病人戒菸也是相當重要。

5.糖尿病性皮膚病臨床上可見小腿前側有小塊、萎縮性、粉紅至褐色、似疤痕的斑塊。

此病兆沒有症狀,臨床上可見小腿前側有小塊、萎縮性、粉紅至褐色、似疤痕的斑塊。

此病兆沒有症狀,且會在一至二年後消退後留下輕微萎縮退色的斑塊。

此病兆一般不需要治療。

★糖尿病病人足部照護準則★1.每天檢查足部,包括指縫間區域。

2.每天清洗腳部後保持腳部及趾縫乾燥。

3.水溫應低於37度,並且應先用手部測試水溫。

4.禁止赤腳走路及穿鞋子同時也要穿襪子。

5.每天要檢視鞋子內部有無異物。

6.假如病人視力受損,應該不要自己修剪指甲。

7.對於乾燥皮膚應使用保濕劑,但不應使用於腳縫之間。

8.每天更換襪子。

9.平直的修剪指甲。

10.病人不應自己修剪雞眼或厚繭,應由專業人員修剪。

11.應由專業人員定期的檢查雙腳。

12.病人雙腳若有水泡、切傷、抓傷、潰瘍、內嵌式指甲或  皮膚炎,應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