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麥爾維斯反射效應– 基督教角聲佈道團 | 塞麥爾維斯反射
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Gnatius Philipp Semmelweis)是前者。
他在1850年代,發現了產褥熱的感染源,並竭力說服醫生術前洗手,卻因此被當時 ...塞麥爾維斯反射效應2020年4月29日2020年4月29日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能看到兩種截然相反的人。
一種,為了毫不相關的人,不計代價地奮鬥,甚至犧牲生命;另一種,卻為著一己私利,哪怕只是名聲地位,也能無動於衷地置人於死地。
悲劇的序幕 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GnatiusPhilippSemmelweis)是前者。
他在1850年代,發現了產褥熱的感染源,並竭力說服醫生術前洗手,卻因此被當時的醫界圍攻、權威排擠,年僅47歲就在抑鬱不平中冤屈而死。
這究竟是命運悲劇還是人生選擇?他本遵從父親的要求,進入維也納大學法學院,未來將成為法官或律師。
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翻看了醫學院學生的教科書,然後改變了主意:救死扶傷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
悲劇的序幕,是否從此拉開?博士畢業後,他到維也納總醫院任產科醫生。
如果不改專業,他是否就不會有後來多災的人生?其實,即使成為醫生也依然可以逃脫厄運,只要像其他產科醫生那樣,對居高不下的產褥熱發病率聽之任之即可。
要知道歐洲大陸醫生對這個流行病一籌莫展,誰也沒有意識到病因是由接觸感染。
塞麥爾維斯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因產褥熱而瀕死的婦女的哭聲,比我內心的聲音更響亮,我的心靈試圖讓我陷入真相……」人生的選擇 沒人不怕逆勢而帶來的壓力,但總有些人會因他人的絕望而痛苦,最終豁出了自己。
塞麥爾維斯就是這樣的人,他將堅持真理的信念,化為拯救生命的行動,大膽地宣揚別人甚至不敢思考的事情——要求醫生產檢之前,先用消毒液清潔雙手,以挽救孕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
雖然實踐證明,消毒洗手法有效降低了產褥熱的死亡率,但在微生物學、細菌理論尚未佔有一席之地的時代,憑塞麥爾維斯一個人,沒辦法打破醫界因循的舊觀念。
他在自己的書中說:我原本要讓真理穿過時間來打通其道路,然而13年已過,我的期望還沒有實現。
命運選擇了我作為真理的代表,堅持是我不可規避的義務。
我覺得,保持沉默是一種罪惡。
即使只有一個人說出來,甚至沒人說出來,真相依就是真相。
他毫不動搖地對抗著整個世界,拋棄了社會習俗、私人友誼、個人野心,單單為著免於產褥熱威脅的生命。
1862年,他發表長達92頁的致產科教授公開信,激憤地批判產科醫生是屠殺婦女的參與者,呼籲舉行產科醫生會議,為討論產褥期發燒提供論壇。
他沒有如願,甚至沒有看到這一天。
十幾年後,巴斯德(LouisPasteur)、李斯特(JosephLister)等人才通過實驗證明細菌微生物致病,塞麥爾維斯的洗手預防病原體傳播理論才漸被接受。
撕下的面紗 真正的無知不是知識缺乏,而是拒絕獲取知識。
無論孰是孰非,只有一起努力才能接近真理。
1897年,在德國婦科學會會議上,塞麥爾維斯的發現成為最重要科學事件;1908年,維也納婦產科診所門前,塞麥爾維斯浮雕揭幕。
醫學新時代開始了。
他的悲劇引申出一個專有名詞:塞麥爾維斯反射效應(SemmelweisReflex),用來隱喻某種人類行為:因為新知識與根深蒂固的規條、信念和範例相矛盾,而固執地加以拒絕。
後來的人批評他的導師拒絕接受新知,又迫害新知發現者,將塞麥爾維斯逐出維也納總醫院產科,使19世紀最偉大成就之一的發展晚了20年。
這20年間,有多少本可以不必枉死的生命失喪?但這又豈是一個人的罪過! 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FrancisBacon)曾說:「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除了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嚴重的天性。
」塞麥爾維斯就是撕下這天性之面紗的人:「無論多麼痛苦,無論會有怎麼樣壓抑的感覺,解藥並不在於否認,必須讓所有有關的人知道真相。
」負義的世界 揭示真相,捍衛真理,不管在哪兒都沒有輕鬆的道路。
多數人在到達渴望的巔峰之前,須一次又一次穿過被死亡陰影所壟罩的幽暗山谷,因為除了極少數人之外,世界會釘死或燒死其恩人。
塞麥爾維斯就是被恩將仇報的犧牲者之一。
1954年,世界外科醫生聯合會於芝加哥總部,
他在1850年代,發現了產褥熱的感染源,並竭力說服醫生術前洗手,卻因此被當時 ...塞麥爾維斯反射效應2020年4月29日2020年4月29日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能看到兩種截然相反的人。
一種,為了毫不相關的人,不計代價地奮鬥,甚至犧牲生命;另一種,卻為著一己私利,哪怕只是名聲地位,也能無動於衷地置人於死地。
悲劇的序幕 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GnatiusPhilippSemmelweis)是前者。
他在1850年代,發現了產褥熱的感染源,並竭力說服醫生術前洗手,卻因此被當時的醫界圍攻、權威排擠,年僅47歲就在抑鬱不平中冤屈而死。
這究竟是命運悲劇還是人生選擇?他本遵從父親的要求,進入維也納大學法學院,未來將成為法官或律師。
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翻看了醫學院學生的教科書,然後改變了主意:救死扶傷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
悲劇的序幕,是否從此拉開?博士畢業後,他到維也納總醫院任產科醫生。
如果不改專業,他是否就不會有後來多災的人生?其實,即使成為醫生也依然可以逃脫厄運,只要像其他產科醫生那樣,對居高不下的產褥熱發病率聽之任之即可。
要知道歐洲大陸醫生對這個流行病一籌莫展,誰也沒有意識到病因是由接觸感染。
塞麥爾維斯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因產褥熱而瀕死的婦女的哭聲,比我內心的聲音更響亮,我的心靈試圖讓我陷入真相……」人生的選擇 沒人不怕逆勢而帶來的壓力,但總有些人會因他人的絕望而痛苦,最終豁出了自己。
塞麥爾維斯就是這樣的人,他將堅持真理的信念,化為拯救生命的行動,大膽地宣揚別人甚至不敢思考的事情——要求醫生產檢之前,先用消毒液清潔雙手,以挽救孕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
雖然實踐證明,消毒洗手法有效降低了產褥熱的死亡率,但在微生物學、細菌理論尚未佔有一席之地的時代,憑塞麥爾維斯一個人,沒辦法打破醫界因循的舊觀念。
他在自己的書中說:我原本要讓真理穿過時間來打通其道路,然而13年已過,我的期望還沒有實現。
命運選擇了我作為真理的代表,堅持是我不可規避的義務。
我覺得,保持沉默是一種罪惡。
即使只有一個人說出來,甚至沒人說出來,真相依就是真相。
他毫不動搖地對抗著整個世界,拋棄了社會習俗、私人友誼、個人野心,單單為著免於產褥熱威脅的生命。
1862年,他發表長達92頁的致產科教授公開信,激憤地批判產科醫生是屠殺婦女的參與者,呼籲舉行產科醫生會議,為討論產褥期發燒提供論壇。
他沒有如願,甚至沒有看到這一天。
十幾年後,巴斯德(LouisPasteur)、李斯特(JosephLister)等人才通過實驗證明細菌微生物致病,塞麥爾維斯的洗手預防病原體傳播理論才漸被接受。
撕下的面紗 真正的無知不是知識缺乏,而是拒絕獲取知識。
無論孰是孰非,只有一起努力才能接近真理。
1897年,在德國婦科學會會議上,塞麥爾維斯的發現成為最重要科學事件;1908年,維也納婦產科診所門前,塞麥爾維斯浮雕揭幕。
醫學新時代開始了。
他的悲劇引申出一個專有名詞:塞麥爾維斯反射效應(SemmelweisReflex),用來隱喻某種人類行為:因為新知識與根深蒂固的規條、信念和範例相矛盾,而固執地加以拒絕。
後來的人批評他的導師拒絕接受新知,又迫害新知發現者,將塞麥爾維斯逐出維也納總醫院產科,使19世紀最偉大成就之一的發展晚了20年。
這20年間,有多少本可以不必枉死的生命失喪?但這又豈是一個人的罪過! 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FrancisBacon)曾說:「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除了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嚴重的天性。
」塞麥爾維斯就是撕下這天性之面紗的人:「無論多麼痛苦,無論會有怎麼樣壓抑的感覺,解藥並不在於否認,必須讓所有有關的人知道真相。
」負義的世界 揭示真相,捍衛真理,不管在哪兒都沒有輕鬆的道路。
多數人在到達渴望的巔峰之前,須一次又一次穿過被死亡陰影所壟罩的幽暗山谷,因為除了極少數人之外,世界會釘死或燒死其恩人。
塞麥爾維斯就是被恩將仇報的犧牲者之一。
1954年,世界外科醫生聯合會於芝加哥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