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Terminal ileitis 中文

... 其中克隆氏症又可稱為局部腸炎(regional enteritis)、終端迴腸炎(terminal ileitis)、或肉芽腫性迴腸結腸炎(granulomatous ileocolitis)。

Contents...udn網路城邦Swordman的部落格 (到舊版)文章相簿訪客簿發炎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2009/12/2212:00瀏覽10,287迴響0推薦1引用0發炎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發炎性腸病的發生率在西方國家約為千分之ㄧ(在台灣則低四倍以上),一般好發於10-30歲,女性略高於男性。

發炎性腸病一般指的包括兩種疾病: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其中克隆氏症又可稱為局部腸炎(regionalenteritis)、終端迴腸炎(terminalileitis)、或肉芽腫性迴腸結腸炎(granulomatousileocolitis)。

這兩種慢性腸道疾病的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環境因素、感染、基因、免疫等的相互作用有關;目前醫界認為此免疫發炎與第一細胞間白素(interleukin1)及阿爾發腫瘤壞死因子(TNF-alpha)有關。

潰瘍性結腸(大腸)炎主要侵犯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形成腸道隱窩膿瘍(cryptabscess)及黏膜潰瘍(mucosalulceration);黏膜一般極脆弱並呈現顆粒狀,嚴重時會有假性瘜肉的發生(部分區域的過度生長併黏膜水腫及周邊的黏膜發炎及潰瘍),當病情更惡化時,發炎及壞死現象可穿越固有層(laminapropria),侵犯到黏膜下層,甚至包括腸道縱肌及環肌。

潰瘍性結腸炎一般最先發生在直腸(rectum),接著才會擴散到結腸部份,其中會發生全結腸炎(pancolitis)的約佔10%的患者,但病灶最遠只會影響到迴腸的最末端。

在長期發炎後,結腸會逐漸僵硬且縮短,造成在鋇劑灌腸攝影(bariumenema)時顯現如同鉛管般的典型影像。

克隆氏症主要是區段的腸道(迴腸及結腸為主;但可發生在口腔到肛門的任何部位)發生肉芽腫性發炎,主要侵犯腸壁的所有組織(由黏膜至深層肌肉),並且在發炎腸道之間會夾有正常腸道。

在慢性發炎情況下,黏膜會呈現鵝卵石狀(主要是因為深層的縱向潰瘍與正常黏膜交雜的結果),最大特徵為肉瘤狀類上皮肉芽腫(sarcoid-typeepithelioidgranulation)。

克隆氏症一般會侵犯到迴腸,甚至有近三分之ㄧ患者的病灶侷限於小腸(最常在遠端迴腸),只有20%患者的發炎是侷限於結腸,且很少侵犯直腸;雖然一般不直接侵犯直腸,但肛門直腸併發症(如瘻管、膿瘡、直腸脫垂、肛裂等)卻蠻常見(可高達90%的患者)。

克隆氏症易併有膽結石及腎臟結石,主要因為會發生脂肪及膽鹽的吸收不良,長期還會有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甚至慢性貧血的情況。

發炎性腸病的臨床腹部症狀,包括腹痛、腸絞痛、裡急後重(tenesmus)等現象;但潰瘍性結腸最常見的帶血腹瀉(bloodydiarrhea),在克隆氏症較不會發生,因為結腸被侵犯的範圍越廣,才越容易發生腹瀉。

克隆氏症的臨床症狀一般較潰瘍性結腸炎為輕微且慢性,往往會被當成胃潰瘍,在經過數年反覆發作後才被診斷出。

發炎性腸病的全身性症狀則包括發燒、脫水、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盜汗等。

發炎性腸病的確定診斷需要生化、血液、造影、及大腸鏡等等檢查。

有將近20%的發炎性腸病患者還可以併發其他的病症,主要包括虹膜炎、鞏膜炎、關節炎、皮膚病變、膽管及膽管周圍炎等;克隆氏症較常引發眼睛的併發症,且鞏膜炎易與關節炎一起發生。

發炎性腸病的治療,首先是內科支持性治療(抗發炎藥物),但最終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是克隆氏症);少數可致死原因可包括:腹膜炎造成的敗血症(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併發毒性巨結腸症時)、血栓性栓塞疾病、惡性腸腫瘤、或是手術併發症等,皆罕見。

發炎性腸病癒後常會再復發,一般與情緒壓力、感染、懷孕、亂吃食物、使用瀉藥或抗生素、或是停藥等有關;有趣的是抽菸可能會預防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但卻增加克隆氏症的發作機會。

發炎性腸病所併發的虹膜炎圖片可參考下列網址:http://img.medscape.com/pi/emed/ckb/ophthalmology/1189694-1209595-894.jpg發炎性腸病的皮膚症狀圖片可參考下列網址:http://knol.g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