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 | 膀胱神經控制

分類膀胱的控制簡單說可分為兩組神經,分別負責膀胱迫肌(detrusor)及括約肌之收縮放鬆,兩者尚需互相配合才能達到尿液儲存及排空的目的。

神經控制有問題時,迫肌(detrusor) ...外科疾病篇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錢大維醫師正常的膀胱可"安全"的儲存尿液,並可在意志控制下順利排尿。

所謂安全儲存是指在正常的壓力並有足夠的容量。

要達到這功能,必須有健全的神經及泌尿系統。

在兒童而言,造成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neurogenicbladder)之最常見原因的是先天性的脊髓異常,例如脊柱裂。

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可能造成水腎、尿路感染、尿液逆流、失禁等症狀,如不適當治療,腎功能衰竭是很可能的結果。

正常排尿功能排尿過程包括了尿液注入膀胱及排出兩階段。

尿液自輸尿管慢慢注入膀胱,因肌肉放鬆,膀胱才可漸漸漲大,在適當的容量內,可維持在相當低的壓力並儲存足夠的尿液。

當儲存尿量到一定程度,我們可感覺到尿意。

在接近膀胱容積之上限時,膀胱內之壓力升高,尿意也增強,但成熟的膀胱括約肌可阻止尿液流出,直到在合適的地點(如廁所),膀胱迫肌(detrusor)收縮,括約肌放縮,在短時間內排出絕大部份的尿液,膀胱內的餘尿應微不足道。

在這過程中,許多神經系統都參與了工作,例如膀胱的容量及壓力等資訊之偵測及傳送、膀胱迫肌(detrusor)及括約肌之放縮放鬆之控制、大腦對這些資訊之分析及做出適當的處置等。

正常的神經控制自律神經及體神經糸統控制膀胱迫肌及括約肌之各功能。

交感神經源自胸腰部之脊椎神經,自T11至L2,訊息經脊柱旁神經鏈(paravertebralchain),經hypogastricnerve到膀胱及尿道。

副交感神經源自薦部,自S2至S4,經骨盤神經叢到膀胱。

來自大腦的意識控制,也經過S2至S4傳至骨盤內隨意肌肉及外尿道括約肌。

如此複雜之神經系統,各方面之良好協調是必要的。

在尿液注入膀胱時,交感神經使膀胱迫肌放鬆,但膀胱頸及括約肌收縮,因此膀胱可在低壓狀態容納更多尿液而又不會流出體外。

排尿時,副交感神經使迫肌收縮,膀胱頸及括約肌放鬆,尿液可迅速排出。

意識控制的骨盤腔內隨意肌及外尿道括約肌也調整收縮或放鬆狀態,使我們可在必要時暫時憋尿,等適當環境才排空膀胱。

正常嬰兒之膀胱控制仍未成熟,缺少來自高層神經之控制,其排尿功能主要由脊椎神經之控制,膀胱漲時引發一連串之反射動作,此時沒有感受到尿意,也無法由意識控制排尿。

隨年齡增加,在一歲半到三歲左右,膀胱之控制漸與成人相同。

在此過渡期,反射與意識控制可能是混合作用的,某些時期膀胱之收縮與外尿道括約肌可能無法好好協調,如此情況持續,會造成日後之功能障礙。

正常排尿功能之發育成熟牽涉到十分複雜的行為及神經生理間的關係。

原因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最常見於脊椎裂(spinabifida)之患者。

據統計,有95%之脊椎裂患者會有各種程度之泌尿道功能異常。

其他的原因為occultspinaldysraphism、sacralagenesis、無肛症、腦性麻痺、脊椎外傷等。

Nonneurogenicneurogenicbladder,又稱Hinman-Allensyndrome,是一種後天性外括約肌及膀胱迫肌(detrusor)之不協調,造成與neurogenicbladder相似的症狀與結果。

症狀在兒童脊髓畸型特別門診中,有泌尿道異常者佔了很大的比例。

這些兒童因為有脊髓畸型,所以都會接受泌尿道超音波、泌尿動力等檢查,並且定期追蹤。

在嬰兒期,症狀並不明顯,部份可能有尿路感染。

較大兒童可能有頻尿、尿失禁等。

超音波可發現水腎、泌尿動力檢查可能有膀胱壓力及收縮異常等。

如有明顯餘尿或尿路逆流等,經常的尿路感染是可預期的。

此類兒童也常合併便秘、大便失禁等問題。

診斷與評估詳細的病史是很重要的,必須瞭解出生及各方面發展、大小便之詳情。

理學檢查勿忽略背部任何異常凹陷、毛髮、血管瘤等,下半身之神經學檢查尤其重要,包括各反射檢查、肌肉大小、會陰部感覺、步行姿態等。

實驗室檢查包括了尿液常規及細菌培養、血中creatinine濃度及24小時尿creatinine清除率等。

造影方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