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聽說心臟得癌?心臟究竟最怕什麼?-科技新聞-新浪 ... | 心臟癌

來源:科普中國如今,癌症的高發率和死亡率,讓人「談癌色變」,唯恐避之不及。

從上到下,由內至外,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 ...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首頁即時政治社會娛樂國際兩岸生活旅遊科技體育財經綜合氣象熱門致敬醫護最新雜誌科技新聞>北京新浪網為什麼很少聽說心臟得癌?心臟究竟最怕什麼?北京新浪網(2019-12-2715:39)分享|  來源:科普中國  如今,癌症的高發率和死亡率,讓人「談癌色變」,唯恐避之不及。

  從上到下,由內至外,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膀胱癌……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很少聽到有「心臟癌」?  在各種器官「爭先恐後」發生癌變的時候,為什麼心臟卻如此冷靜?  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從不會得癌的器官,生而為心臟,就是為了永不停歇地給你提供營養和氧氣的。

  作為一個高度活躍的器官,心臟真的不會患癌嗎?假如心臟不怕患癌,那麼它最怕的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很少聽說心臟得癌?  其實,心臟從一「出生」就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腫瘤豁免權」,這一切要從腫瘤的起源和心臟的特殊性上說起。

  1、人類細胞的代謝和增殖往往伴隨著基因的突變,而惡性腫瘤恰恰是基因突變不斷累積的結果。

  基因突變尤其偏愛上皮組織,所以凡是含有上皮組織的器官都有患癌風險,如肝臟、腎臟、消化道、呼吸道、乳腺、前列腺等等。

  而沒有上皮組織中的器官,往往會長出良性腫瘤,心臟恰恰就沒有上皮組織。

  2、心臟中最重要的是心肌細胞,從人出生到去世,很少進行增殖分裂,因此它含有的基因就沒有突變出錯的機會,這也保證了心臟很少患癌;  3、心臟和血管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密閉循環系統,不容易受外來有害物質的入侵干擾,尤其是致癌物質;  4、心臟運轉效率驚人,血流速度極快,使得很多誘變因素無法在心臟中停留,尤其是那些轉移而來準備在心臟中「落地生根」的癌細胞。

  綜上,我們很少聽到心臟患癌,其實是由心臟的特殊構造決定的。

  心臟真的完全不會患癌嗎?  當然不是。

  據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統計,原發性心臟癌症的發病率不足0.1%,該中心平均每年只有一例心臟癌症患者被報導;  2015年維也納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調查發現,該醫院在過往15年的時間里,僅收治了113例原發性心臟腫瘤患者,其中僅11例是惡性腫瘤患者。

  所以,心臟並非完全不會得腫瘤,只是很少,而且大多是良性。

  心臟中的腫瘤有原發性起源的,也有繼發性起源的。

原發性心臟腫瘤包括心腔粘液瘤、血管肉瘤、心肌肉瘤、纖維瘤、橫紋肌瘤和錯構瘤等。

  在原發性腫瘤中,最常見的心臟腫瘤是心腔粘液瘤,惡性腫瘤是血管肉瘤,成年人主要是心腔粘液瘤,嬰幼兒通常是以結節狀硬化症引起的橫紋肌瘤為主。

  在繼發性心臟腫瘤中,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絨毛膜癌、乳腺癌等癌細胞有可能隨著血液轉移至心臟中,以黑色素瘤最為常見。

  儘管罕見,但橫紋肌、血管等都為腫瘤的發生提供了可能。

  心臟得癌有什麼癥狀?  心臟腫瘤患者通常會呼吸困難,心臟周圍出現區域性疼痛,易疲勞胸悶,噁心、發燒、體重減輕、盜汗等一系列非特異性癥狀。

  這些癥狀和其他心臟疾病引發的癥狀類似,因此,給心臟腫瘤的有效診斷帶來了困難。

  目前心臟腫瘤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病史,輔以超聲、CT或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

  治療方面,由於大多數心臟腫瘤是良性的,因此常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心臟產生腫瘤應及時切除,否則腫瘤脫落下來的碎片很容易阻塞正常血流而引發中風。

  對於惡性心臟腫瘤疾病,除了手術治療外,還要結合相應的化療葯和放療處理。

但很不幸的是,這些手段目前還不能做到完全根治惡性心臟腫瘤。

  心臟最怕的是什麼?  心臟雖然很少患癌,但卻會受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困擾。

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等。

  除了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外,很多心臟病都與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總結一下,心臟最怕你做這5件事:  1、油鹽吃太多  現代人對於油脂鹽的攝入偏高,往往容易造成個體肥胖、血壓偏高、血液流通不暢,這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重要來源。

  應當做到低油、少脂、減鹽,多吃青菜、水果、富含纖維類的食物。

  2、煙酒戒不了  吸煙或二手煙,都與冠心病的誘發密不可分。

長期吸煙者皮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