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歷史的三次黑死病大流行 蔓延六百年 | 鼠疫歷史

以鼠疫假說為例,跳蚤或蝨子通過叮咬將老鼠身上的鼠疫桿菌傳染給人類,進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但其實齧齒類動物對鼠疫桿菌大多有著免疫力,而傳播疾病的 ...改變歷史的三次黑死病大流行──蔓延六百年,奪走兩億人性命的瘟疫究竟有多恐怖?2020-03-23分類:故事作者:SME疾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它總是突如其來。

2002年11月在廣東佛山發現的首例「SARS」患者即是如此。

來得突然,傳染迅速。

到2003年,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SARS」導致的死亡人數為919人。

恐懼的情緒甚至讓人們變得疑神疑鬼。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SARS」不過是滄海一粟。

與曾經肆虐歐亞大陸的黑死病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黑死病曾一度讓全人類感到恐懼,每一次大爆發都會帶走數以千萬計的生命。

它總是不留餘地地屠殺,曾血洗歐洲,給歐洲文明一記重創。

黑死病在當時難以預防,難以治療,感染上的人幾乎都活不過一週的時間。

同時黑死病傳播迅速,只要人在流動,它就會跟著流動,最多的一次,它覆蓋了4個大洲,受害者達到2億人!有些學者認為,如此可怕的黑死病,在中世紀的爆發也改變了當時歐洲的格局。

教廷的威嚴在黑死病面前已大大減弱,人民開始明白要及時行樂,更多的娛樂方式在民間流傳開來。

人民的思想也因此得到解放,更多的文藝復興先驅者站了出來。

如著名的義大利先驅者薄丘伽就在黑死病爆發時期,以黑死病為背景寫下了經典的《十日談》[1]。

延伸閱讀:不只是浩劫:黑死病不僅改變歐洲權力結構,更創造出英國的經濟榮景更重要的是,中世紀的醫學一度被神學牽制不得進步。

而黑死病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探索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拯救自己。

黑死病似乎始終蒙著神祕面紗,一般認為黑死病與鼠疫的關聯較大。

患病的人皮膚會出現血斑或臉部腫脹,若得不到應有的治療,全身皮膚常呈黑紫色,最終死去,因而被稱為黑死病。

瘟疫爆發的重要因素是衛生條件差。

以鼠疫假說為例,跳蚤或蝨子通過叮咬將老鼠身上的鼠疫桿菌傳染給人類,進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但其實齧齒類動物對鼠疫桿菌大多有著免疫力,而傳播疾病的跳蚤卻會死於鼠疫本身,是徹頭徹尾的死亡傳遞。

黑死病是歷史上影響力較大的一種傳染病,中國歷史上也多次爆發過黑死病瘟疫。

黑死病在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爆發:第一次大爆發被稱作「查士丁尼瘟疫」,第二次是重創歐洲經濟的「中世紀大瘟疫」,以及標誌著黑死病逐漸消亡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黑死病逐步膨脹,每一次爆發都更具殺傷力,最後卻又消弭於無形。

許多學者認為是醫學的進步和環境的改善消滅了黑死病,這一切要歸功於人們的努力。

這要從六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2]說起。

因其爆發適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後人稱為「查士丁尼瘟疫」。

在六世紀的地中海世界,雄踞東部的拜占庭帝國興盛達到巔峰。

即將重現羅馬帝國輝煌的時候,一場空前規模的瘟疫卻不期而至,使拜占庭帝國的中興之夢化為泡影。

當時,人們還在街頭巷尾討論即將爆發的戰事,突然身體搖晃,一聲不吭地倒在地上,所有人都以為是上天降下的災禍。

這是黑死病第一次被人們牢牢記住。

疫情並沒有維持太久,在一年之後便逐漸消失。

黑死病的下一次大爆發是在十四世紀的歐洲。

十四世紀的「中世紀大瘟疫」的爆發也標誌著人類與黑死病長達600年的拉鋸戰拉開了序幕。

這場大瘟疫被認為是由歷史上一次「細菌戰」引起的。

1346年,西征的蒙古軍隊包圍了黑海港口城市克法,最終因為軍隊圍城生活條件惡劣而失敗。

不少士兵染上了黑死病,圍城軍隊不敗而潰。

撤退無望的軍隊將病死者的屍體用投石機投入城內,原本興旺的海濱城市在幾日內便成了一座死城。

1562年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BruegheltheElder)繪製的《死亡的勝利》(TriumphofDeath),以「死亡之舞」(thedanceofDeath)比喻生命之脆弱,展現當時無數人因長年瘟疫和戰亂,橫屍街頭的景象。

(Source:Wikimedia)疾病隨著倖存者,從海路、陸路來到了歐洲。

之後的短短5年時間裡,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消滅了超過1/3的歐洲人口。

義大利和英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