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 | 高血脂英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英式英文為Hyperlipidaemia)又稱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稱血脂過高、高血脂,是指涉及血液任何或所有脂類 ...高脂血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7年9月5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en:Hyperlipidemia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7年3月17日)如果您擅長翻譯,並清楚本條目的領域,歡迎協助翻譯、改善或校對本條目。

此外,長期閒置、未翻譯或影響閱讀的內容可能會被移除。

目前的翻譯進度為:50%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一個4毫升樣品的高脂血其脂質分離為管上半部(樣品在EDTA收集管中).類型血脂異常[*],代謝疾病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心血管ICD-10E78ICD-9-CM272.0-272.4DiseasesDB6255PatientUK(英語:PatientUK)高脂血症MeSHD006949Orphanet181422、181422[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英式英文為Hyperlipidaemia)又稱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稱血脂過高、高血脂,是指涉及血液任何或所有脂類以及又或脂蛋白異常升高水平的情況[1],是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最常見的形式(其中包括任何異常脂質水平)。

脂質(脂溶性分子)由載脂蛋白運送。

載脂蛋白密度及結構類型決定該載脂蛋白如何對代謝產生影響。

血中脂質(Lipid)主要的成分有膽固醇(cholesterol;CE)、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與含磷脂類(phospholipid),因不溶於水,必須先與載脂蛋白AІ、載脂蛋白B100結合成可溶性的脂蛋白(Lipoprotein)才可運行於血液中,輸送到全身各部位。

高密度脂蛋白(HDL-C)可以移除血液中多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有大量膽固醇,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2][3]。

脂蛋白依其組成及密度之不同可分為五類: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中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lipoprotein;I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

[2][3]。

高脂血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亞型」。

原發性高脂血症通常來自於遺傳原因(例如在受體蛋白中的突變),而繼發性高脂血症的產生是由於其它的原因,如糖尿病。

脂質和脂蛋白異常是在一般人群較常見的,並且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改變的危險因素、起於動脈粥樣硬化對它們發生影響。

此外,某些形式的高脂血症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英語:Acutepancreatitis)[2]。

目錄1分類1.1家族性(原發性)1.1.1高脂蛋白血症Ⅰ型1.1.2高脂蛋白血症II型1.1.2.1IIa型1.1.2.2IIb型1.1.3高脂蛋白血症Ⅲ型1.1.4高脂蛋白血症Ⅳ型1.1.5高脂蛋白血症V型1.1.6未分類的家族型1.2後天性(繼發性)2治療3參見4註釋5外部連結分類[編輯]家族性(原發性)[編輯]高脂血症的弗雷德里克森分類法高脂蛋白血症OMIM同義詞缺陷增加的脂蛋白主要症狀治療血清外觀預估的流行程度I型a238600Buerger-Gruetz綜合徵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脂蛋白酯酶(LPL)減少乳糜微粒急性胰腺炎,視網膜脂血症,皮膚出現黃色瘤,肝脾腫大飲食控制頂層奶油狀1/1,000,000[4]b207750家族性載脂蛋白CII缺乏症載脂蛋白CII減少c118830血液中的脂蛋白酯酶抑制劑II型a143890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量不足低密度脂蛋白黃色瘤,老年環,肌腱黃色瘤膽汁螯合劑,他汀、煙酸澄清雜合子機率為1/500b144250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減少和載脂蛋白B100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他汀類,煙酸,貝特類澄清1/100II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