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 | 馬爾堡文件

戰爭結束後,美國外交官在馬爾堡城堡發現了四百噸德國外交檔案,被命名為“馬爾堡檔案”,其中有一份對英國王室名譽有損的“溫莎檔案”——包括 ...微文庫歷史國家人文歷史正文搜索視聽|英王愛德華八世是否曾向希特勒獻媚?國家人文歷史2018-02-1316:53:17經公眾號“世界歷史放映室”(微信ID:abraca2016)授權轉載。

於2016年開始播出的Netflix歷史劇《王冠》,深入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英國王室的私人世界。

《王冠》第二季中,故事從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開始,直到六十年代中期。

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伊麗莎白二世手下的英國皇家軍隊在埃及打了一場不義戰爭,隨著一起醜聞的曝光,伊麗莎白二世的第三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被迫下臺,史學家所稱的“順從的年代”結束了,一個全新的革命時代宣告到來。

接下來,我們就講講劇中的真實歷史。

蘇伊士運河危機1956年10月29日,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GamalAbdelNasser)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三個月後,以色列軍隊向埃及推進,聲稱幫助埃及修建尼羅河上游大壩,從而引發蘇伊士運河危機。

深陷蘇伊士運河危機餘波的首相安東尼·伊登(注:以下圖片均是左為劇照,右還原真實歷史)納賽爾的國有化舉動本就給予英國致命一擊。

蘇伊士運河始建於1869年,長120英里,是連線地中海和紅海的商業航運樞紐,對英國的經濟利益至關重要。

1922年埃及獨立後仍由英、法聯合控制。

英國人不願失去蘇伊士運河,更不願失去它所彰顯的國際影響力。

   儘管從表面看,以色列入侵兩天後,英、法兩國軍隊才加入戰鬥。

但據透露,這三個國家早在會面時就策劃了該次襲擊。

重要的是,這場危機為他們與美國的關係帶來了巨大壓力。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D.Eisenhower)對英國尤其不滿,因為英國沒有提前告知他們的意圖。

美國威脅稱:“如果他們繼續攻擊,將實施經濟制裁”。

與此同時,聯合國通過了要求停火的決議。

1957年3月,外部威脅終於起了作用,英、法兩國軍隊撤退後,以色列也屈服了。

   這場危機標誌著英法兩國的徹底失敗,同時削弱了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這也是保守黨首相安東尼·伊登(AnthonyEden)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他在兩個月後辭職。

儘管其官方理由是“健康狀況不佳”,但是,對蘇伊士運河危機處理不當而遭受的全球性負面影響才是真正動因。

在第二季中,伊麗莎白二世非常清楚地表達了她對首相艾登的不滿。

但是,她真的不贊成首相對危機的處理嗎?儘管我們無從知曉首相與君主之間的溝通內容,但維克多·羅斯韋爾在《安東尼·伊登:政治傳記》中寫道:“艾登說他‘不會聲稱女王是支援蘇伊士運河的’”。

阿爾特林查姆勳爵反對君主制阿爾特林查姆勳爵(Lord Altrincham)是英國政治家及作家。

1963年,他放棄了自己的貴族頭銜,後來被稱為“約翰·格里格”(JohnGrigg)。

1957年8月,他在《國家與英語評論》(NationalandEnglishReview)上發表了一篇措辭嚴厲的文章。

他極力批評了伊麗莎白二世的公眾形象,並稱其聲音聽起來像是“脖子疼”,還貶低她只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女學生”。

 阿爾特林查姆對女王的批評充滿了性別歧視,讓人想起今天許多女性領導人面臨的批評。

但是,這也反映出當時英國民眾日益高漲的情緒:君主被困在了過去。

外部世界正在發生改變,是時候讓王室跟上時代腳步了。

1957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首次發表電視聖誕致辭    但阿爾特林查姆真的像劇中那樣被扇耳光了嗎?是的。

這一事件發生在他正要離開電視採訪時。

64歲的菲利普·金霍恩·伯比奇(PhilipKinghornBurbidge)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帝國忠誠者聯盟(LeagueofEmpireLoyalists)的成員,他為“保衛女王”挺身而出。

最終他被罰款1英鎊。

他在法庭說:“我覺得英國人應該對阿爾特林查姆勳爵的謾罵表現出一些不滿。

”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阿爾特林查姆是否像劇中那樣與女王真的有過一次私人會面,因為女王的大部分通訊都是保密的。

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向女王提出的兩項建議在晚些時候都得到落實。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