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專襲小孩,成人也會中招?5大治理方法助舒緩 | 手足口病大人

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和手腳掌出紅疹,是手足口病的常見病徵。

一文助你全面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傳播感染途徑、病程、併發症、診斷、治療、紓緩以及預防 ...我們使用cookies以改善網站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分享文章×FacebookWhatsAppWeChatLine複製連結手足口病專襲小孩成人也會「中招」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引致、具傳染性的疾病。

此病專襲小孩,但成人也有機會「中招」。

發燒、口腔潰瘍、紅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徵。

究竟有哪些方法可治療和舒緩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痊癒後,是否可終身免疫?我們又可如何防止感染呢?2019年1月至10月香港約有888人次因手足口病而住院手足口病高峰期5月至7月手足口病小高峰期10月至12月症狀原因及傳染診斷治療舒緩預防相關FindDocTV分享文章分享文章手足口病症狀手足口病(英文為Hand,FootandMouthDisease)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但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也有機會受感染。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即由初次感染至出現病徵的時間)約為3至7天。

手足口病的病徵可包括:在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喉嚨痛和疲倦。

在發燒後的1至2天,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疱。

這些水泡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

潰瘍主要影響喉嚨、吊鐘、扁桃腺以及上顎,有時會影響舌頭和口腔的兩腮內側。

1至2天後,手掌及腳掌亦會出現不痕癢的紅疹,外形呈扁平或凸起狀,有時還會帶有小水泡。

皮疹也可能會出現在膝蓋、肘部、臀部或生殖器。

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成年人,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或者只出現紅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

手足口病原因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病毒引致,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另外,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71,簡稱EV71)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可引致嚴重併發症。

手足口病傳染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如鼻涕、痰)、唾液和糞便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泡接觸受染污的物件,例如表面沾有病毒的門把、玩具、餐具、毛巾、地毯等嬰幼兒通常是透過以下幾種途徑感染病毒而致手足口病:將玩具或手、腳等以及其他不潔物品放入口中(譬如玩波波池),導致病毒入侵消化道在幼稚園或公共場所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與他人密切接觸而感染使用被病毒污染的物件,如毛巾、碗筷等飛沫傳播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發的第1個星期內最具傳染性。

在症狀消退後的數天或數星期內,病毒可能仍留在患者體內。

這意味著,患者在此期間仍然可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感染手足口病後,就可終身免疫?手足口病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

但由於手足口病可由不同的腸病毒引發,所以日後仍有機會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診斷醫生可根據患者的年齡、病徵以及口腔潰瘍或皮疹的位置和形態,以診斷病人是否患上手足口病。

一般來說,醫生毋需透過測試來診斷手足口病。

但有時或需抽取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大便或血液樣本作化驗,以確定引致該病的腸病毒類型。

手足口病治療及紓緩手足口病患者一般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

目前,尚未有藥物可治療手足口病。

患者應多喝水和有充足的休息,同時亦可使用退燒藥、止痛藥或漱口水,以舒緩發燒或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

另外,手足口病患者有以下方面需留意:應自行隔離,避免上學、上班或參加集體活動,切勿與他人有親密接觸,直至所有水泡變乾,以免將手足口病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若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71型引起,待完全康復(即發燒和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乾涸及結痂)後,應留在家中休息多兩個星期才上學或上班。

如出現持續發高燒、神志不清或病情惡化等情況,就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而家長亦應留意患手足口病兒童的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反覆嘔吐、肌肉抽搐或手腳忽然無力等情況,就應立即求醫。

手足口病併發症手足口病的最常見併發症是脫水。

該病會導致口腔和喉嚨潰瘍,令吞嚥困難。

如脫水嚴重,或需要以靜脈注射補充水分。

有少數手足口病兒童患者在痊癒後,出現手指甲和腳趾甲脫落的現象,而指甲會在三個月至半年內自然生長出來。

不過目前暫不能確定這些個案是由手足口病引起。

在罕見的情況下,腸病毒71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