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養鸚鵡:鸚鵡怎麼養 | 幼鳥 夏天

(剛破殼的幼幼,需要35.5度連續三天,溫度夠才會消化、長大。

三天之後,控制在32度。

) 夏天飼養幼鳥比較沒有保溫上的疑慮,也較容易控制溫度 ...2008年10月4日星期六第一次養鸚鵡:鸚鵡怎麼養因為在知識+常常回答到一樣的問題,想說把自己的飼養心得記錄起來好了,省得每次都要再打一次...哈哈。

(若有聽到新資訊,不定期更新)***品種選擇:一般人,比較建議新手一開始先養小型鸚鵡,畢竟體型小,需要的空間比較小、破壞力也比較小。

因為中大型鸚鵡,其實養起來對生活影響比較大,和小型的比起來更需要深思熟慮,小型鸚鵡比較廣為接受。

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品種有:橫班、小鸚、虎皮、牡丹、玄鳳、各式小太陽等等。

這些屬於中小型的。

寵物性都不錯,其中小鸚牡丹還有小太陽比較吵雜一些~~~不過想養鳥的話就不能嫌吵...畢竟鳥叫是天性,而且每隻鳥個性不同,有些安靜有些吵...最常被推薦的小型鸚鵡,就是愛情鳥跟虎皮了吧!重點還是要自己有喜歡,真的喜歡再養,不要看別人養什麼就要養什麼。

先去爬文、查資料了解各種鳥的特性,最好是去鳥店實際看看,看是不是適合自己。

養了就要照顧牠很久,所以一定要慎重的考慮品種喔。

切記:去了解一隻鸚鵡的缺點,比拼命去看他的優點重要多了。

如果是要當寵物,建議購買幼鳥,但是購買前,必須充分吸收飼養知識。

***選購健康的幼鳥:體質健康與否,是挑選鳥兒最重要的一點。

一般大家會說,要挑選眼睛明亮、活潑(活動力強)、鼻孔乾淨(有無鼻水、阻塞)、泄殖腔周為羽毛乾淨嗎除此之外,體格強健也是很重要的。

瘦弱跟強壯的幼鳥,都會長大。

但是體格會有差別。

一般來說,鸚鵡是有絨毛的,營養充足的幼鳥,絨毛會布滿全身。

腹部必須有肉。

已經爆羽管的幼鳥,如果有眼睛突出、腹部骨頭明顯沒有肉,或是眼睛大小跟頭不成比例。

有可能就是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的幼鳥也會長大,不過體質差了點。

不過以上只是大概,還是會因鳥種而有差異。

交鳥、買鳥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有沒有缺指、斷指、缺飛羽等等問題。

活體交易,一旦帶回家了才發現缺陷,很難有『換貨』的機會喔!事前先注意,也可以避免事後的爭議。

***鸚鵡怎麼養?飼養鸚鵡幼幼,比較建議使用鳥奶粉,會比單用小米餵食來的營養容易。

市面上常見的奶粉品牌:歐樂斯的A21、A19,還有美國KAYTEE。

這是台灣最多人用的牌子。

中小型鸚鵡可以使用A21,大型鸚鵡使用A19。

KAYTEE則沒有分別。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A牌奶粉因為含有益菌,所以必須使用60度以下煮沸過的水沖泡。

才不會把菌熱死。

KAYTEE奶粉則無,必須使用滾水沖泡,促使榖物粉釋放出糊精,幼鳥容易吸收。

(現在也有許多網頁有賣自己調配的奶粉,強調是外國配方,價格便宜很多,也許可以嘗試看看。

)鳥奶粉我覺得比幼幼小米飼料好餵,小米飼料要事先泡軟,水比較難拿捏,又要控制溫度。

餵小米的時候要跟水一起餵,個人覺得比較需要經驗。

我之前第一次用小米餵幼幼的時候,只能用手忙腳亂來形容~~~囧奶粉的話加水攪一攪就好了,輕鬆又省事。

餵食幼幼的溫度在38~41度。

一定要買溫度計來測量!太冷對消化不好,幼幼也不喜歡吃;太燙會燙傷嗉囊,有致命的危險。

水跟奶粉比例我還真的不知道標準化的比例,之前賣我月輪的人是說像泡牛奶那樣就可以了。

其實可以比泡牛奶在濃一些,比米漿稀一點的濃度。

越小的幼幼吃越稀的奶,越大可以變濃。

***水與奶粉比例:EX:4:1→3:1→2:1等...,依年紀,及該幼鳥的消化速度逐漸增加濃度。

想當年我餵小雞吃第一餐的時候,就泡的像麵糊...當初我以為太濃了,但是到今天,其實那個濃度是OK的。

太稀的奶幼幼可是會營養不良的!還真的有聽過幼幼因為吃太稀的奶,結果餓死了。

看過丹尼大大的文章,其實太稀的奶比較不易吸收營養。

就是吃完就拉掉了...來不及吸收養分。

所以最好是按照比例餵食,(奶粉罐後面都有說明)事後有留意了一下,14天以後的幼幼大約可以吃1:3~1:2的奶。

每隻幼幼的消化速度不一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