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培訓師精進三部曲(中):構建最有價值的課程內容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TTT培訓師精進三部曲(中):構建最有價值的課程內容

作者:廖信琳
出版社:企業管理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ISBN:978751641596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45元

本書從“直面問題”入手,抽絲剝繭,還原本質;然後,依循“先方向、後思路;先架構、再內容;先全域,再細節”的實踐操作路徑,由八大章節構成逐一梳理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每個步驟及其細節的精微之處,以幫助培訓師在實踐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終,能夠有效建構課程內容的價值鏈條。
  
作者基於十幾年的實踐經驗,結合大量實踐案例,深度剖析培訓課程設計與開發中的實際問題,跳出所謂經典理論工具模型的窠臼,以終為始地逐一疏導其中的障礙,建構了一整套培訓課程設計與開發的認知架構和方法體系,實現內容開發與現場呈現實踐之間的無縫對接,為最終“向學員(職業者)提供有價值的滋養”這一職業培訓目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學員內在需求的混沌模型”為源點
以“內容方法交融的六線模型”為思路
以“工作場景問題的因果鏈條”為線索

廖信琳
TTT職業培訓師。曾先後在廣東某省級新聞單位、哈慈集團、吉通通信、香港CASERO建材有限公司、香港天惠企業管理顧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大型機構工作,歷任行銷、培訓、行政管理等高級職務。16年從業經驗,已先後為近百家企業做過員工在職訓練和管理諮詢。

導讀
總序

第一章 直面問題:從一些典型案例說起
一、指向不明:無的放矢,亂箭齊發
二、目標搖擺:左沖右突,浪費彈藥
三、缺筋無魂:六神無主、不知所云
四、專業至上:坐井觀天、自說自話
五、迷信權威:遠離實際、空洞無物
六、無視常識:邏輯混亂、張牙舞爪
七、囫圇吞棗:鸚鵡學舌、斷章取義
八、生造概念:翻炒舊飯、舊瓶新酒
九、回避問題:東拼西湊、應付了事

第二章 培訓課程的“六線模型”開發步驟
一、經典的培訓課程設計與開發模型
二、培訓課程的“六線模型”
三、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八大步驟

第三章 把握培訓需求,確定培訓目標
一、培訓需求的三個層次
二、員工個體需求對培訓課程開發的影響和作用
三、學員內在需求的混沌模型
四、培訓需求的來源
五、培訓需求調查的三角模型
六、培訓需求調查的對象
七、培訓需求調查的方法及實施
八、分析調查結果:定義問題並建構因果鏈條
九、培訓需求與課程目標的連結
十、確定有效的課程目標

第四章 建構課程的“骨骼脈絡”:邏輯框架設計
一、以“工作場景問題的因果鏈條”為線索的課程內容開發思路
二、搭建課程整體邏輯架構的四大基礎
三、建構課程框架需要考慮的三個因素
四、建構課程主題的三個維度
五、搭建課程內容的邏輯層級

第五章 組建課程的“肌體血液”:多維內容開發
一、瞭解並準確把握課程的五個點
二、以“發掘深度價值鏈條”為依歸的內容開發思路
三、課程內容選擇的梯級模型
四、選擇並組織五種類別的課程內容
五、課程內容開發的基礎:素材收集與整理
六、不同類別課程的內容開發思路

第六章 “課程包裝”:課程要件的製作與完善
一、培訓課程的基本要素
二、編寫授課計畫書
三、PPT課件製作的要素和要求
四、培訓師手冊的編制
五、學員手冊的編制
六、案例的設計與編寫
七、學員作業與測試的編寫

第七章 課程細節的打磨
一、設計課程的進程和節奏:培訓行為配置表
二、梳理課程的“經絡”:培訓形式與方法的選擇
三、準備課程實施的資源
四、培訓課程的階段性評價與修訂

第八章 課程培訓效果評估
一、培訓效果評估概述
二、反應層評估
三、學習層評估
四、行為層評估
五、結果層評估

第九章 重構職業培訓課程的理念認知
一、從兩個關鍵字說起:“想法”與“做法”
二、認清“培訓課程”
三、瞭解並把握學科性課程與培訓課程的差異
四、把握培訓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基本原則和思路
後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