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醫學名著漢譯技巧精華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英語醫學名著漢譯技巧精華

作者:楊天權 編
出版社:上海中醫藥大學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01日
ISBN:7810108778
語言:繁體中文

英語醫學名著閱讀較難,漢譯更難。作者總結了親身參加英語醫學名著《多藍氏插圖醫學大辭典》(Dorland﹀s IllustatedMedical Dictionary),大量英文醫學期刊和《西氏內科學》等的漢譯經驗,介紹了20多種常用的翻譯技巧,並對《多藍氏醫學大辭典》及《西氏內科學》中的300多句精闢論述及其精彩譯文進行了注釋分析,旨在提高讀者對英語醫學名著的閱讀水平,提高寫作水平及提高英譯漢的準確性。 作者簡介︰楊天權,1939年生。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科技翻譯學會會員。1962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療系。1974年起翻譯英語醫學文獻,發表譯文、綜述和論文200多篇;1983年榮獲《新醫學》雜志的筆譯征義一等獎;1988年在《上海科技翻譯》雜志上發表英譯漢技巧的代表作“初評臣著《西氏內科學》漢譯本”;1989年參加英語《多藍氏插圖醫學大辭典》的漢譯,任《英中醫學辭海》副分主編,有醫學文獻著譯多種,醫學科研榮獲各種科技成果獎8項,其中上海市優秀發明獎5項。2002年撰寫《小學英語知識精要》專著一本出版。作者重視醫藥科技英語漢澤的理論研究,首創英語從們包孕分析法。其簡歷收入《中國科技翻譯家辭典》。

第一章 漢譯概論 一、漢譯的標準 二、漢譯的步驟 三、譯者的專業知識 四、譯著淺析 五、異化與歸化 六、原著淺析 七、英漢語差異 第二章 漢譯技巧 一、直譯與意譯 (一)直譯法 (二)意譯法 二、音、象、形譯 (一)音譯法 (二)象譯法 (三)形譯法 三、增譯與減譯 (一)增譯法 (二)減譯法 四、正反、反正譯法 (一)正說反譯 (二)反說正譯 五、抽象與具體 (一)化具體為抽象 (二)化抽象為具體 六、分句與合句 (一)分句法 (二)合句法 七、創新 八、對仗 九、重復 十、選擇與引申 (一)詞義的選擇 (二)詞義的引申 十一、褒貶 十二、轉換 (一)詞性的轉換 (二)句子結構的轉換 (三)句型的轉換 (四)跨文化轉換的策略 十三、長難句翻譯技巧 (一)句子結構分析 (二)翻譯技巧 第三章 漢譯舉隅 一、醫學實踐 二、關心患者 三、臨床醫師 四、醫學學習 五、臨床研究 六、人道主義 七、生長發育 八、老年醫學 九、護理學 十、預防醫學 十一、醫患關系 十二、保健醫學 十三、醫療記錄 十四、檢驗醫學 十五、合理用藥 十六、感染性疾病 十七、呼吸系統疾病 十八、消化系統疾病 十九、泌尿系統疾病 二十、神經系統疾病 二十一、內分泌系統疾病 二十二、血液系統疾病 二十三、心血管系統疾病 二十四、皮膚疾病 二十五、疾病 二十六、腫瘤 二十七、英譯漢練習及答案 第四章 翻譯對比 一、名詞的漢譯 二、形容詞的漢譯 三、動詞的漢譯 (一)過去分詞的漢譯 (二)動詞不定式(形似詞)的漢譯 (三)現在分詞的漢譯 (四)動名詞的漢譯 (五)動詞詞組的漢譯 四、專業術語的漢譯 五、同位語的漢譯 六、副詞的漢譯 七、分隔現象的漢譯 八、省略成分的漢譯 九、關聯現象的漢譯 (一)from…to…的漢譯 (二)restore…to…的漢譯 (三)the same…as…的漢譯 (四)too…to…的漢譯 十、詞性的轉換 (一)名詞轉換成動詞 (二)形容詞轉換成名詞 十一、多義詞的漢譯 (一)多義單詞的漢譯 (二)多義詞組的漢譯 十二、同義詞組的漢譯 (一)aparlt from的漢譯 (二)in addition to的漢譯 十三、up to的漢譯 十四、…not…主句+until+時間狀語從句的漢譯 附錄 一、英英辭典漢譯舉隅 二、本書詞性縮略表 三、不規則動詞表 四、形式主語常用謂語的譯法 五、獲獎譯例 六、醫學英語中的從句包孕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楊天權醫師新著《英語醫學名著澤譯技巧精華》(以下簡稱《漢譯技巧》)即將出版,他認為我幾年前所寫的“關于科技翻譯”這篇短文可以作為序言收入,實感榮寵。 科技翻譯必須具備一些要素,那就是外語、專業知識和中文基礎,缺一不可。我一直以為前面兩條是不言而喻的事,無須多說。所以我經常強調的是加強中文修養。雖不必當作家,但序言必須信達、流暢。我曾對大學外語專業的學生說過︰各位最終也許會發現決定你成就大小的,不在外語,而在中文。眼明人一看就知,這話是從“汝敬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來的。 但是終于有些情況使我在事情以科技翻譯須由本專業的行家來做,好像也要強調一下。因為科技外語本身好像也成了一門專業,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科技文獻,絕不是一種語言現象。不是懂外語的人,無須專業,就能通讀,通譯的。我是一個內科醫生,我能譯的只是、也只能是與我專業有關的醫學資料。因此我總是對人“端底”︰非本專業的東西,你就是譯成中文,我也未必能看懂,如果以為懂了一門什麼外語,就一通百通了,那就大謬。 我是從中學開始學英語的,從ABC學起,由于“違規”跳級,中學我只讀了四年半。正式學英語也就這四年半時間。我覺得還算努力,高一時又“幸運”地不知怎麼得罪了我的英語老師,一位性格奇特的“老小姐”,她問題用很嚴厲而尖刻的話罵我。為了少挨點罵,我只有笨鳥先飛了,不等她上課,就先把她要講的課背下來,背得滾瓜爛熟,脫口而出。盡管如此,雖也少不了要挨罵(她問題能“敏銳”地發現我的這種、那種“錯誤”),但我的英語也著實有些長進了。所以我一直把背書看作學英語的捷徑,向青年朋友們推薦。 1951年上大學,這以後我就再沒有學過英語,我的第一部譯著,就是在大學時期翻譯的。這些年來,我譯了一些書,累計已在4000萬字以上,全部是醫學,在科技翻譯三要素中,對外語的要求畢竟有限,可以畢其功于一役,恐怕沒有什麼與日俱增的問題;需要與日俱增的專業知識。所以我至今不敢忘了專業學習,只是想方設法使自己盡可能貼近當代醫學發展的脈搏,只有這樣,才能做一點醫學翻譯工作。 我與楊醫生是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上海認識的,後來在建國40周年獻禮的工具書《英中醫學辭海》中共事。楊醫師為人熱情,負責,做了很多工作,後來這部書榮獲中國圖書一等獎和國家辭書獎,楊醫生功不可沒。重要的是,他還相當重視科技翻譯領域的理論研究,這是令人欽佩的。我雖一直從事科技翻譯工作,但卻從未做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當然從事科技翻譯理論研究的,也大有人在,但幾乎都是外語專業的學者,很少有科技人員自己來做這種研究。楊醫師填補了這一空白。我是特別看重這點的,因為我一直強調︰科技翻譯應該也只能由熟悉本專業的科技人員來做,而不能由外語修辭比我輩高出很多的外語專業代勞。如果科技翻譯理論研究的事也由科技人員自己來做那就更好了。因為,我自己就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所以我還要再說一句︰楊醫師功不可沒。 《漢譯技巧》一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譯文流暢,這是楊醫師多年來從事英語漢譯實踐和漢譯理論研究的結晶,對醫務人員正確閱讀、翻譯英語醫學地理學文獻,很有參考價值,故樂為之序。 王賢才 2006年7月30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