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斑疹傷寒scrub typhus?推薦回答

作者:左季雲

李可批注版,內有李可讀此書的心得體會,以批注的形式展現出來。全書是左季雲根據張仲景所著《傷寒論》所列的113方(原缺一方)將其按照桂枝湯類、麻黃湯類、葛根湯類、五苓散類等類方分為12章,並將有關加減各方附入各大類下。每一處方下詳列本方的適應證、禁忌證、藥物作用、湯藥服法、預后等,並詳述有關近似處方的鑒別方法。可供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在校師生和廣大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第一...

作者:楊建宇,劉華寶,楊運高(主編)

為了弘揚白雲閣藏本《傷寒雜病論》的學術精華,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傷寒雜病論》內容,與《古本校評(修訂版)》配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孫光榮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會」、《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誌社對本書進行重新點校和編撰,以期方便廣大讀者閱讀,有利於白雲閣藏本《傷寒雜病論》的學術傳播。《傷寒雜病論會通》是我國民國時期著名中醫學家黃竹齋先生的著作,對於幫助學習《傷寒雜病論》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相如

本書詳細講解了《傷寒論》的特異方證,即與證對應的特異性的方。作者認為,特異方證的運用沒有辨證論治的過程,是因為證與方的關係已經確定,臨床運用的時候可以省略辨證論治的過程,因而才使特異方證具備了準確、快捷、高效的優勢。作者認為,學《傷寒論》主要是學張仲景已經確立的特異方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拓展特異性方證。 緒論一、《傷寒論》沿革二、學術淵源和成就三、傷寒的涵義...

作者:(漢)張仲景

本書是吳雄志教授繼《傷寒雜病論研究》、《吳述傷寒雜病論》之后的一本關於《傷寒雜病論》的大字誦讀本。因為此前作者撰寫過多部有關《傷寒論》的研究、臨床專著,深得讀者喜歡。從調研中了解到,讀者在學習時需要用《傷寒論》的原文進行比對,而目前市場上的此類圖書要麼解讀過的,要麼拆分的,不適合這些讀者的需求。所以,作者將《傷寒雜病論》原文重新整理,結合其研究的內容,可以一目了然,增加比對性,可使讀者更好地...

作者:熊寥笙

由熊寥笙主編的《熊寥笙歷代傷寒名案新注/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為《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之一,共選歷代名醫50家、近130個理法方藥完整的傷寒醫案.按《傷寒論》的方劑為次歸類列證,總計75湯證,多則一證六七案,少則一案。每案之末,熊老以自己研究的心得。詳加注釋,會通案中脈因證治,闡明其辨證之要,立法之據,選方之意,用藥之義。注文立論確切,重點突出,文筆簡潔,通俗易懂,讀者從中既可概覽《傷寒論...

作者:何廉臣

按藥物功效分為了發散、涌吐、清涼、和解、開透、通利、攻瀉、溫熱、消化9類藥物,共收載藥物373種。每一類藥物之下又分若干小類,如發散劑分溫散風寒、涼散風熱、燥散風濕、解散風毒、升散郁火5類;清涼劑又分輕清氣熱藥、輕清血熱藥、大涼氣熱藥、大涼血熱藥4類。在論藥時,先簡述每藥的屬性分類、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然后附以何氏的按語。何氏結合臨床心得,並引用了大量文獻,來說明藥物的實際應用,所引文獻不但...

作者:(清)李纘文

由清代醫家李纘文撰,又名《保壽經》,成書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本書以《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為藍本,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闡發。光緒十九年(1893)再版時增補了《保壽經針線拾遺》一篇,以病證為針,仲景方藥及自己的臨證心得為線,在病證后附上治療方法。其中自己親驗之法,以「親」注明,未驗之法以「待」標出,為后學提供了一定的臨床參考。本次整理以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為底本。...

作者:(清)汪琥

1949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開展了系統的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國務院科學規划委員會古籍整理出版規划小組在北京成立,負責指導全國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划小組召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划會議,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划(1982—1990)》,衛生部先后下達了兩批200余種中醫古籍整理任務,掀起了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對中醫文化與學術的弘揚、傳...

作者:(清)吳貞

傷寒著作。四卷•清•吳坤安撰於1796年。吳氏所說的傷寒,實為廣義傷寒,包括傷寒和溫熱二類病證。本書辨析傷寒,溫熱病證治,傷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韻伯等;溫熱悉遵葉天士、薛生白學說。條理清楚,論述頗精。卷一辨類傷寒及三陽經;卷二述三陰經及瘥后諸病;卷三論傷寒變症;卷四列傷寒類症。吳氏原作后經邵仙根於正文后增寫評語,多系經驗之談。又晚清何廉臣曾將《傷寒指掌》略予刪改,改名《感證寶筏》刊行。現...

作者:(元)吳恕

《慎齋遺書/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明代醫家周之干著,系周氏晚年治學心得及其臨證經驗之匯編。全書共十卷。卷一至卷五分載陰陽臟腑、亢害承制、氣運經絡、望色切脈、辨證施治、二十六宇元機、用藥權衡、炮制心法、古經解、古方解等醫論,輯錄古今名方90首。卷六至卷十分述寒熱、內傷、虛損等內科雜病及婦人、小兒、五官、外科90余種疾病的診治心得,間附其驗方、驗案以佐證其說。論說皆宗醫經要旨,旁及元素、東垣諸家...

作者:逯銘昕

本書以文獻考據為基礎,梳理了宋代傷寒學術的發展脈絡,歷史地還原與展現了《傷寒論》傳播與經典化的整個過程,考察了促成這一過程的各種因素,發掘具有士人身份的醫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究他們的士人身份怎樣促進了傷寒學術的發展,由此揭示出士人習醫與經典閱讀對於中醫發展的意義。 前言上編 宋代傷寒學術考論 第一章 宋代醫學文獻的刊刻、傳播及影響-- 一、醫學文獻的刊刻與傳...

作者:張馳

《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以清代醫家張隱庵為代表的傷寒氣化論為指導,對宋本《傷寒論》的條文排序提出獨到的見解,即張隱庵所論述之「章法」。此外,《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在撰著過程中還借鑒了《康平本傷寒論》的文法形式,並采用「前文后方」的模式突出原文主干。

作者:熊曼琪(主編)

本書以《傷寒論》及歷代醫家研究與發展《傷寒論》的學術成就為研究對象,以六經辨證體系的內涵、外延與理法方藥綜合運用的基本規律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提高臨床辨證論治水平與臨床療效為最終目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傷寒學的基本定義與構成要素第二節《傷寒論》的地位、形成與發展概況一、《傷寒論》的學術地位二、《傷寒論》的作者及成書的歷史背景三、《傷寒論》的流傳與發展第三節《傷寒論》的學術...

作者:岳小強

作者結合自身《傷寒論》教與學、用與思,按照六經順序選取桂枝湯、麻黃湯、小青龍湯等40個有代表性的湯證,運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通過創造師生帶教的場景,以敘事性的故事情節,將經方的臨床實際運用娓娓道來,再現了運用《傷寒論》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臨床問題的過程,將枯燥的傷寒條文立體化、抽象的湯證理論形象化、奧妙的方藥運用簡單化,以期解決《傷寒論》看不懂、學不深、用不會的問題。   書中通過師生問答,既...

作者:梁嶸等(主編)

列出多種版本的舌圖並進行比較分析,內容豐富飽滿,文獻價值較高,對學習和掌握中醫舌診理論有較高的借鑒參考價值。《<敖氏傷寒金鏡錄>師生讀書筆記》可為中醫醫學生學習古籍提供閱讀示范,也可以為學習《<敖氏傷寒金鏡錄>師生讀書筆記》和研究中醫舌診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第一章 《敖氏傷寒金鏡錄》的版本與流傳一、《敖氏傷寒金鏡錄》的作者二、《敖氏傷寒金鏡錄》的首位刊刻者三、《敖氏傷寒...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